![]() |
|
![]() |
||
3月22日,北京首都机场。中国队启程飞往伦敦,这是朱广沪第一次以中国队主教练身份带队出征,而在7个时区外的那一头,国际足联排名第5的西班牙队正在等待着他与他的弟子……
北京机场,师徒密话。朱广沪对李毅说:“541,那个1就是拳头,也就是你了。”
飞住伦敦的英航班机马上就要起飞了。10号登机口除了正襟危坐的英国客人外,中国队只看到李树斌(国家队助理教练)、队医尹育华正在和队员聊天,没有看到朱广沪。他去哪了呢?我手里拿着体坛周报驻西班牙记者滨岩从马德里传来的密件——西班牙队出场阵容!无奈,我只得把“密件”交给李树斌,托他转交朱广沪。尹队医知道内容后,冲我一露齿:“真牛!”
候机室咖啡吧,朱广沪与他的爱徒李毅正在“密聊”。老朱把身子斜放在椅子上,面前放着两杯咖啡,李毅的一杯还在冒热气,他的杯底已经朝天。算起来,这对师徒已结识5年多。算算他俩在深圳队的历史,李毅比师傅长2个多月。他是1999年11月进队,而朱广沪则是2000年2月担任深圳队教练,当时他辅佐巴西人塔瓦雷斯。
朱广沪问了李毅的情况,对他在亚冠对阵日本磐田喜悦中的表现深感满意。在老朱面前,李毅只是个孩子。他说,朱广沪待他如子,并老老实实地向恩师汇报了自己最近的身体情况。其实这一切,朱广沪心里都很清楚。“身体怎么样?休息得如何?光看走路我就能瞧出来!”
而这段师徒聊天的主要内容,当然是即将到来的中西大战。“这次比赛与过去深圳队的比赛不一样了,尽管都是防守反击,但西班牙队的边路进攻,尤其是两个边后卫非常厉害,我们不可能用过去那一套来对付。”老朱脸色很严峻。尽管他一再表示对球队有信心,但这是国际足联排名第5与第57之间的较量,力量悬殊可想而知。
“我们防守压力肯定更大。深圳队打习惯了361,这次不能了。我得把防守重心更靠后一点,541。把拳头先收回来,然后再出击。”朱广沪做了一个收拳再出拳的动作。“那个1就是拳头,也就是你了。”说完,他把身体往后一靠,眼睛却注视着李毅。
李毅浑身发热。他抬起头很认真地说:“朱导,你放心。只要派我上场,我一定认真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李毅知道,速度是他能够入选国家队的重要原因。但是现在的足球比赛光靠速度是不可能取胜的,还必须要有团队的支持。他对朱广沪说:“当我背身拿球时,我希望看到至少有两个队友在我的面前,我能够传球,摆脱,切入!”朱广沪笑了。这小子行,他心说。这时广播通知,飞往伦敦的航班开始登机了,朱广沪拍了拍李毅的肩,“走吧,登机了。”
12点12分,英航BA038航班的波音777飞机飞上蓝天,开始了10小时50分钟连续飞行。公务舱一角,朱广沪再一次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硬盘里存有西班牙队对圣马力诺队在世界杯外围赛上的比赛录像。西班牙队6号队员(哈维)再一次给朱广沪留下深刻印像:在这场比赛中,哈维进攻传球100多次,成功率900,“不得了,真是不得了。真是疯狂的助攻呵!”朱广沪自言自语……
初抵萨拉曼卡,马卡记者狂追朱广沪。老朱说:中国人喜欢西班牙足球。
当中国队抵达萨拉曼卡时,马卡报记者佩德罗已在国家队下榻的阿拉梅达宫酒店苦等了两个小时。他专程赶路250公里,从马德里来到萨拉曼卡采访中国队,报社要求他拿出一篇朱广沪专访。当他请一旁中国留学生询问朱广沪能否进行采访时,得到的回答是:“一会下楼再说”。
15分钟后,朱广沪换了一身运动服,手拿着钉鞋下楼了,他要去看比赛场地。看到老朱一阵风似地从面前刮过,佩德罗犹豫了一下,还是叫住了前者:“现在行吗?”老朱犹豫了一下,看到汽车还没过来,就点头答应:“行,问吧。”佩德罗高兴地忙将本子摊开。“你喜欢西班牙吗?”他提出第一个问题。“西班牙足球水平高,西班牙人很热情,我曾经来过两次西班牙,我很喜欢这里。”“你是否有掌管中国队全部的感觉?”“足球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中国也一样。中国球迷除了喜欢中国足球,也喜欢西班牙足球,我……”
朱广沪还没有说完,临时客串西班牙语翻译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小伙子,就激动得绘声绘色地说起来。显然,这是一位狂热的足球爱好者,他把齐达内、卡洛斯、贝克汉姆的名字也加了进去,朱广沪一听哈哈大笑,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说:“你真灵呵,把我想到的话都讲出来了!”
这时,汽车来了。朱广沪向佩德罗打了个招呼:“对不起,我要去看场地,下午还要训练。”随后匆匆离去,只留下佩德罗呆看着没有记下几行字的笔记本,不过他并不气绥:“下次再继续吧”。
西班牙第一练,朱广沪铁腕依旧,声声怒喝:“逼上去!三脚球!射门!”
比赛场位于萨拉曼卡旧城以南。这是个很小的城市,城区恐怕没有上海一个街道大,开车用不了一小时就能绕旧城一周。但是司机开错道,汽车不得不掉了个头,才在一片开阔地找到艾拉曼帝克体育场。
这是萨拉曼卡俱乐部队的主场。萨拉曼卡是个小俱乐部,一直在西甲与西乙之间徘徊,现在又跌到西乙,因此体育场显得很破败,外围是一片土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大碉堡。墙外面开着几个小窗口,就像是碉堡的枪眼。几个年轻人看到一身球衣打扮的朱广沪和徐弢,立刻挥舞着手里的球票,大声地叫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