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丁俊晖在国内比赛中的一次意外失手,引出了台协秘书长唐凤翔的批评和一篇《丁俊晖深圳消极比赛?》的报道,进而引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假球风波”。丁俊晖不小心擦枪“走火”,唐凤翔激动之下偶然“放炮”,在这偶然的“枪火”事件之后,双方又迅即平息,小心翼翼地维护既有的利益平衡。
在这些偶然的背后,却更加必然地引发了一系列问号:“台球神童”、19岁的世界冠军什么样的输球方式能被公众和社会接受?在个体投资和举国体制的对冲下,丁俊晖的利益和空间如何合理分配?这个在义务教育之外成长、被近乎“豪赌”的方式培养起来的少年能成为众望所归的中国台球“旗帜”吗?
主动认输引风波
2006年7月18日夜,很多年以后,丁俊晖也忘不了这个当时看来平淡无奇的晚上。在深圳巨星堡俱乐部,一个略显嘈杂和沉闷的台球馆内,丁俊晖和香港选手区志伟的比赛进入“残局”。桌面上的红球已经被两人消灭,只剩下绿色、棕色、蓝色、粉色和黑色五个分值球。丁俊晖俯身出手,一杆长球击打绿球失误之后,他缓缓地将球从网袋中取出,放到比赛桌面上。按照比赛规则,这就意味着丁俊晖主动认输,而当时他仍然以16分领先。此后,丁俊晖又输一局,最终以0比3不敌业余出身的对手。
正是这次“主动认输”,引发了后来的“消极比赛”、“假球”的报道,乃至“罔顾国家利益”的一连串指责。首先对此报道的是深圳《晶报》,比赛结束之后四天,该报资深台球记者张明俊以《丁俊晖深圳消极比赛?》为题,将台协秘书长唐凤翔对于丁俊晖的批评公诸于众。在《消极比赛?》一文中,唐指责丁打了一场“假球”,同时还发表了“罔顾国家利益”的言论。该报道经过网络扩展之后,又迅速转化成“丁俊晖假球事件”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一石击起千层浪。当时已经身在英国的丁俊晖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这股“假球”冲击波。十天之后,他明确回应:“我绝对不会打假球!”但他也承认“当时的状态不好,情绪有些波动”。对于饱受指责的“主动认输”,丁俊晖解释,在打绿球失误之后,“别的几颗彩球都在本来的位置上,即使是水平再一般的球手都能完成清台,更何况对手当时状态不错。”因此,“我就把袋里的球拿了出来,主动认输,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也能让自己集中精力准备打好下一局。”
和丁俊晖的解释如出一辙,经纪人张萌向本报承认“那场比赛小晖的状态确实不好”,但他透露了一个不被外界了解的细节,“当时小晖还在感冒”。从7月上旬开始,张萌几乎天天陪着丁俊晖,“我们7月9日去的泰国,两场比赛打完之后,小晖先回了上海。”由于飞机航班紧缺,第二场就输给对手的丁俊晖直到14日才飞回上海。“也只有那两天,他才能定时练下球,然后游泳,但也是那两天,他就感冒了。”17日晚9时,仍然感冒的丁俊晖飞到深圳,准备次日开始的红牛杯亚洲斯诺克公开赛。一直到21日,丁俊晖的感冒还没好。当天他在北京参加新闻发布会,母亲陈习娟还在电话中嘱托相熟的北京记者,“给小晖带药,让他一定按时吃药”。
对于丁俊晖的状态不佳,作为《消极比赛?》一文作者的深圳《晶报》记者张明俊,事先也有所察觉。18日,比赛当天的下午,张明俊和同事吴邦曾专门采访丁俊晖。当时丁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很累,老打哈欠”。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丁俊晖是带着感冒来参加红牛杯。这次由红牛赞助的亚洲斯诺克公开赛分团体和个人两项。按照事前的约定,丁俊晖并不参加个人赛,团体赛也只打和中国香港队的一场。但由于傅家俊缺席,丁俊晖的对手变成了相对较弱的区志伟。
假亦真时真亦假
丁俊晖输球的第二天,媒体并未对此过多关注。即使在深圳当地,有的媒体对丁俊晖输球都只字未提。张明俊在第一时间的报道中,也只是以“来了,输了,走了”作为导语。但与此同时,张也感到外界的不满乃至质疑在增加。“我遇到一对父子,他们本来要找丁俊晖签名,但比赛结束后他们放弃了这个想法。”张说,赛后甚至有球迷打电话给《晶报》热线,批评丁俊晖的表现。更直接的动因还是台协秘书长唐凤翔的现身说法。按照张明俊在自己博客中的描述,7月21日下午,台协秘书长唐凤翔通过红牛集团的黄双燕约见他,批评了丁俊晖此前的“假球”表现和“择全英而弃亚运”的言论。在“报与不报的挣扎”之后,张明俊最终决定“行使记者的权利和义务”。
在报道发表十天之后,张明俊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在文中并没有直接把那场球定性为假球,为了使相关各方的声音都充分表达,他询问了和丁家熟悉的香港队主教练,还专门致电丁俊晖的经纪人陆浩。在张明俊看来,陆浩闻讯后“心平气和”,“丝毫没有阻止我的意思”。在《消极比赛?》发表之后,张明俊又先后发表了《有些话不得不说》和《警醒,也是一种爱护》作为后续和平衡。在和本报交流过程中,张明俊不愿意过多地集中在细枝末节地求证上,“这件事或者问题,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报道不报道都是客观存在的。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所以,他更希望自己的报道能够引发对丁俊辉未来发展的深层思考。
丁俊晖一方也表现出清浊自辨的坚定态度。除了丁俊晖本人在博客中解释以外,他的经纪公司众晖体育也向媒体坚定地表示:“丁俊晖的表现历来有目共睹,他只是状态不好、情绪不佳,但绝对不是打假球!”一手培养“台球神童”的父亲丁文钧更是向外界澄清:“小晖从小就争强好胜,每次输球他都很伤心,他怎么可能打假球呢?”本报也曾就此联系上当事人之一的台协秘书长唐凤翔,他不愿再次评论,只是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八个字作为回应。
在特定条件下,所谓“清浊”并不能由个体自己决定。熟悉丁家的台球圈内人士告诉本报,像丁俊晖这样的“认输”行为,在国内台球圈不乏先例。他以今年的体育大会为例,“蔡剑忠、曹凯胜都放弃了比赛,蔡剑忠和队友李远打八强后四名,蔡打了两局,就以身体不舒服放弃了。曹凯胜跟梁文博争三、四名,曹以牙疼为由,也是打了两局不打了。为什么他们认输就没有人说呢?因为他们不是丁俊晖!”在先后夺取中国公开赛、英国锦标赛冠军之后,丁俊晖被冠以“台球神童”的称号。套上神色光环之后,丁俊晖的“清浊”“真假”就变得有些众口难辨了。
在《消极比赛?》一文见报后四天,一直关闭手机的唐凤翔接受广东卫视采访,强调他批评的重点“不是打假球的事情,而是说态度问题”。唐凤翔认为:“真和假是对立面,不认真,就是假。所以我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原则上来讲,他不认真,就是打假球。”
“师”之教“父”无过
在这场风波之中,丁俊晖和唐凤翔之间的“擦枪走火”是贯穿事件的脉络之一。事实上,在唐凤翔严厉批评的背后,也包涵着他以及中国台球协会多年以来对于丁俊晖的支持和鼓励。而在这场风波之中,唐凤翔更大程度上是扮演着一个严厉的“硬父权主义”形象。
据接近丁家和唐凤翔双方的人士透露,丁俊晖十二三岁时,唐凤翔就带领着包括丁俊晖在内的一批优秀苗子,和国内俱乐部进行巡回对抗赛。当时,唐凤翔对于小球员的训练要求就非常严格,而丁俊晖等人也在这种严格训练中茁壮成长。丁俊晖在台球技术上的勤奋钻研和刻苦磨练也深得唐凤翔的欣赏,唐经常拿丁俊晖做典型,希望其他球员向丁俊晖学习。一次在埃及举行的国际比赛中,丁俊晖由于严重腹泻而倒下,但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比赛,竟然在连续上厕所的同时,在半决赛里以4比0大胜对手。对于丁俊晖当时的表现,唐凤翔赞不绝口,屡屡拿来作为典型,教育其他球员。联想当年的顽强斗志,对比如今的“消极比赛”,唐凤翔现在的批评也许应该能够理解并被接受。
事实上,唐凤翔在丁俊晖面前,更大程度上在扮演着一个严厉的“硬父权主义”形象。在丁俊晖自传《一杆到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趣事:有一次,丁俊晖染了一头黄发,然后去参加全国排名赛了。唐凤翔发现之后立即找他谈话:“小晖,你现在可是中国台球选手的代表,头发弄成这个样子,怎么做代表?”丁俊晖心想,黄头发就不能做代表了吗?但慑于唐老师的威严,丁俊晖还是在比赛前把头发染回黑色。
父亲丁文钧并未阻拦丁俊晖个人发型的标新立异,而老师唐凤翔却直言不讳地要“扫黄”,其严厉之风可见一斑。已从北体大毕业的足球博士、唐凤翔的儿子唐峰对父亲之严也深有体会。身高1.85米、体重超过90公斤的他在父亲面前还是小孩,“毕恭毕敬,不敢在他面前抽一根烟”。唐峰眼中的父亲,已经不是“严厉”等简单词汇能够形容的。在他看来,也正因为这样耿直的个性,父亲唐凤翔也“吃了不少亏”。
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提出的“软父权”和“硬父权”概念,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对比。商人出身的丁俊晖父亲丁文钧思想更趋活跃,他特别“能理解和接受新鲜事物,主张给年轻人自由发挥的空间”,更能代表包容一定自由度的“软父权主义”形象。运动员出身的唐凤翔更具体制的特征,坚持原则和特性,更期望年轻一代和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判断保持一致,某种程度上更能代表“硬父权主义”形象。
唐凤翔的运动员生涯在吉林省足球队度过,是在传统的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一个典型个案。退役之后,他进入国家体委球类司工作,至今在台协秘书长的位置上工作了十五年。尽管主管的是台球这样一个非奥运项目,并且经历了去年小球中心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分家,但是唐凤翔的背景和经历让他更信任举国体制的力量,倾向于国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