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作为中国两个举办过顶级斯诺克比赛的城市,上海和北京都处于欣赏“绅士运动”的初级阶段,但同一阶段的这两个城市也有不同之处。
京沪对比之掌声
上海是近年来第二个举办顶级斯诺克比赛的中国城市,和两年前的北京一样,体育馆内的掌声也不那么专业,但又和首都的掌声不尽相同。也许是第一次近距离观看世界级的表演,现场的掌声频率非常高,这和两年前的北京一样,几乎不分时机,只要觉得选手打出了好球,掌声就会响起,即使此球对职业选手来说,鼓掌实际上有嘲笑的效果。另外,丁俊晖只要是连续击球,大约每隔两三击就会响起掌声一片,这让比赛中的丁的对手于德陆好生不自在,不过丁俊晖对此似乎要习惯很多。记得北京的中国公开赛时,有那么三两个观众坚持选手每次击球都鼓掌,在上海没有人如此,但同样有鼓掌的热衷分子。不过,和北京被众人像看怪物似的用眼神抵制的待遇不同,上海的鼓掌热衷分子往往会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行动,进而发展到几乎是全场联动,最夸张的一次,竟然将对面一场的观众也带动了起来,这让尚未击球的选手莫名非常。而在选手超分时的掌声,却似乎有些潦草。当然,这都是观球必经的初级阶段,相信接下来的几年,上海的掌声也会和北京一样,年年进步的。另外,上海有许多观众组合是妈妈或者父母带着儿子来现场,在北京却极少见到少年入场;更加值得欣喜的是,上海同样的自动翻收的座椅,却几乎没有发出多少砰砰的砸凳声,观众在离座时都能用手将座椅顺好。
京沪对比之硬件
虽然上海是第一年举办大师赛,但从硬件方面来看,比已举办了三年中国公开赛的北京要先进许多。三月的北京尚有些春寒料峭,但场馆内没有启动空调系统,通风状态也不够好,而上海万体馆的空调则开到冻人,甚至导致空气湿度加大,影响了选手的发挥。在服务观众方面,上海的主办者特意在场内架设了四块30平方米左右的巨大投影屏幕,这让靠后看台的观众也能清晰地捕捉选手们的细节表现,现场导播还会不时切换镜头和回放,对不断进行的比赛也形成了很好的补充。在场地设置方面,同时进行的四张球台被两幅巨大的幕布和一面隔离墙隔开,这样,让四张球台之间的影响降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