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多纳多尼和巴斯滕,都是萨基的弟子。在本场比赛之前,我一直认为多纳多尼更得萨基的精髓,因为多纳多尼麾下的意大利踢得更加奔放,而我最喜欢萨基时代米兰的就是米兰奔放且不失华丽的球风。
反而是巴斯滕,荷兰和意大利职业足球的经历,使得他一直想在意大利的混凝土防守和荷兰全攻全守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但毫无疑问他还没有那么强的驾驭能力,所以一度让我认为他受卡佩罗的影响更深。
记得就在不久前的一场热身赛,巴斯滕第一次祭出了4231,这个阵型解决了荷兰边锋不足但前腰富余的现状。在这个阵型下,荷兰的攻击群第一次发挥出了巴斯滕寻觅已久的合力,看过那场热身赛之后,我第一次感觉荷兰被低估了。这里不得不说,巴斯滕的确在本届欧洲杯之前得到了运气的眷顾,无意中找到了解决荷兰队问题的那把钥匙。
尽管战术的获得过程有偶然的因素,但就这场比赛而言,巴斯滕则是在针对性战术上完胜多纳多尼。
从2006年世界杯开始,我就固执的认为意大利最关键的人物不仅仅是皮尔洛,还有一个和他同样重要的人物:卡莫拉内西。在多纳多尼的国家队中,因为托蒂的离去,卡莫承担了更多分担小皮进攻组织的工作。
昨晚多纳多尼摆出的433是有些问题的,不仅仅是本场存在这些问题。在多纳多尼的433战术体系中,迪纳塔莱表面上是个边锋,但我看来他更像一个居左的二前锋,利用托尼的掩护事偷袭之职。在这种情况下,迪纳塔莱其实无法为小皮分担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小皮身边就只有安布罗西尼、卡莫拉内西两个固定的出球点。而在整场比赛中,卡莫的低迷表现使得小皮拿球之后只能长传到边路找压上的边后卫。进攻手段的单一,注定了意大利这场比赛不会顺利。
米兰三中场,在这场比赛中联袂出场,可惜多纳多尼显然没有明白安切洛蒂为什么顶住批评坚持使用西多夫。米兰三中场中加图索长处是横向扫荡,安布罗西尼的长处是纵向楔入,而小皮的特点则是组织调度。鉴于这三个人的特点,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在他们周围能够接应控球的二传手,在里皮的国家队,卡莫更多承担了这个角色。而本场比赛,卡莫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多纳多尼没有及时安排德罗西或阿奎拉尼出场显示了多纳多尼在临场指挥上的不足。而直到75分钟才换下卡莫拉内西而不是更早换上卡萨诺或皮耶罗解决前场控球的问题,则说明多纳多尼对困难估计的不足。
巴斯滕无意中收获的4231,让平行站位的三中场在防守时要面对荷兰三前腰的交叉换位,进攻时则小皮要面对双后腰的围堵。看看米兰三后腰的跑动距离吧:加图索11.97公里,皮尔洛11.1公里,安布罗西尼10.9公里。不是米兰三后腰不够努力,而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当然,一场比赛说明不了什么,荷兰的出色表现让自己成了众矢之的,而意大利本场失利也充分证明了自己的缺陷。接下来就看巴斯滕在曝光之后的针对性变化以及多纳多尼调整首发战术的本事到底得到了萨基的几分真传。
一场精彩的比赛,可以让我们回味良久,但精彩刚刚开始,还有接下来的荷法大战和意法大战。巴斯滕和多纳多尼,谁能跳过龙门,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