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残奥会结束之后,2008北京奥运会网球团队将投入紧随其后开幕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作为“好运北京”网球测试赛的竞赛服务顾问团队、奥运会网球竞赛团队合作伙伴,中网在奥运会后也将接受来自奥运会网球团队的协助,共享人员和部分物资。“中网开赛时间紧邻奥运会,给赛事筹备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人员、物资的迅速调配方面问题最大。我们需要借助与奥运会团队的良好合作,实现人员、物资的最有效利用。”中网竞赛管理部总监迟大卫表示。实际上,作为国内乃至亚洲规格最高的国际性综合网球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自2007年就为奥运会网球比赛培训司线员和球童。在2008年残奥会结束之后,这批服务于奥运会的人员绝大部分都会抽调至中网赛场,为中网提供有效的高品质服务。
另外,中网赛事运营团队是“好运北京”网球测试赛的竞赛服务顾问团队,参与奥运网球赛事管理团队的培训和流程指导,同时双方还共享部分网球场馆设备。在奥运会后,奥运网球竞赛团队会与中网共享经验,并提供部分奥运物资用于中网赛场。
奥运网球团队对中网的支持,除了因为时间紧迫,还因为今年中网还面临另外一个重大挑战:首度实行男女合赛,赛程缩短、同一时间内赛事场次翻番,所需服务也大量增加。“熟练、高素质的人员能有效保证赛事的正常运转,除了奥运网球团队的服务支援,今年中网的志愿者绝大部分都将从奥运志愿者中抽调。”迟大卫表示。
在硬件上,则通过深度挖掘建筑物的潜力,解决因合赛所带来的部分空间需求。“赛场相对内部容积不是很大,内部房间、场地重新分配,通过转换思路,可以获得更多利用空间。比如今年参加中网报道的记者会发现,媒体区搬家了,离赛场更近,而同时又为球员区腾出了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