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北方网专稿(记者季婕非):题记:在约定的时间我来到培杰中学的体育训练馆,一个看上去精神很好的老人在给学生打水,我向老人询问副校长赵祝胜在哪儿,老人说:“我就是。”我愣了一下,然后就开始了这次的采访。
我喜欢别人叫我老师
天津市培杰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天津市南楼青少年排球俱乐部总教练……赵祝胜有太多的职务与称谓,然而他最喜欢别人叫他“老师”。
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这三点来衡量赵祝胜,他无疑是个好老师。生活上,赵祝胜把队员们当自己的孩子看,遇到哪个队员家庭困难,他就自掏腰包替他们教纳各种费用。训练中,赵祝胜从不心慈手软,对于做的好的,他表扬;做的不好的,他批评。所以在很多队员的心目中,赵老师是严厉与慈祥的综合体。作为体育教师的他,在教学生排球的同时,始终不忘督促队员们加强课业知识的学习。每次训练结束后,学生们都会在赵老师的监督下复习这一天学过的内容。他常常会随即问一些学生问题,以考查他们在学习上是否掉队。每谈至此,赵祝胜总是说:“文化知识达不到,会制约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训练馆的墙壁上,一副标语上写着:要做一名好教练,先做一名好教师,这句话时刻警示着赵祝胜以及所有的教练员。
![]() |
我从没想过放弃
从初中二年级开始练排球到现在,赵祝胜和排球打了50年交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他从没有想过放弃。他觉得如果说当初是因为喜爱,那到了最后就是因为责任,他有责任为排球在基层的推广做自己的贡献。
回忆起70年到南楼中学(培杰中学前身)任教的情景,赵祝胜依旧历历在目,在那个蓝、绿、灰统一服装色彩的年代,一身蓝色的运动服让他成为了校园内的焦点。当时的赵祝胜可能没有想到,从那个时候起,他一直是校园内的焦点。尤其当他带领南楼女排一次又一次扬威国际赛场的时候,身边一些人开始对他进行造谣、诋毁,甚至检察院都参与进来。即使如此,赵祝胜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2005年5月,被查出患有肾上腺癌的赵祝胜在安排好学校的一切工作后,依然决然的进入了手术室。8天后,他背着家人和医生再次回到训练场。尽管接下来的一年里,身边所有人都劝他不要再干了,但他始终觉得自己身上还有一份责任。
![]() |
我曾经抱头痛哭
如今已经习惯了出访各国的赵祝胜,对于自己第一次带队出国参赛还记忆忧新。1990年,作为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冠军的南楼女排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第一次出国比赛,心里没底的他给球队设定的目标是打进前六。
以小组第一名晋级复赛后,赵祝胜开始有了更多的想法,他想,或许能比第六名走得更远。终于,球队踏上了决赛场地,面对东道主,赵祝胜的球队有着绝对的优势,然而在裁判的偏袒下,他们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冠军。
面对这样的荣誉,回到驻地的赵祝胜抱头痛哭,领队以为老赵是因为输得冤枉,但赵祝胜知道这次痛哭是对多年积累下来的压力的一种宣泄,是对多年付出终有回报的一种鼓励。
![]() |
我就该是火炬手
和很多火炬手不一样,赵祝胜从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的那一刹那就开始设想自己能做点什么?作为基层教练,他没有机会亲自指挥国家队比赛,于是他想如果能成为传递圣火的一分子,那该多好。
2007年当他得知自己成为中国奥委会的火炬手时,那一瞬间,他没有激动,没有自豪,只是想:终于有我。赵祝胜说:“我为中国排球在基层的推广做了这么多,火炬手就该有我。”
自信的赵祝胜开始憧憬自己手握火炬的样子,200米,或许太短,但却是对他多年辛劳的一种肯定。有了这样的肯定,赵祝胜一定会继续走下去,继续带领自己的球队在世界的赛场上为中国人扬威。
后记:我试图想通过文字还原一个完整的赵祝胜,却发现他的人生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写成的。结束此次采访之前,我问他,如果以后没有精力再教孩子们了,会去做什么?他只是顿了顿,然后微笑着说:“我会坐在这儿看他们打球。”我想这是对他人生最好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