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段举坐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采访
20年前,中国男足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亮相。作为当时天津队和国家队的一员,段举记忆犹新:“那是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当时是由高丰文教练带队,那一年我25岁。我还记得1987年10月26日,我们客场在东京2比0战胜日本队,那一战关系到中国队能否取得奥运资格。获胜的那个夜晚我彻夜难眠。”在那场战胜日本队的关键战役中,正是段举助攻队友柳海光打进一球。在段举的办公室,他点燃一支香烟,烟气缭绕牵着他的思绪回到了20年前。“20年前,我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冲出了亚洲,让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中国足球的身影,作为中国队的队员我当时有种巨大的成就感。”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男足在20年后再次参加奥运会,话语间,这位前国家队的队员也已从青年步入了不惑之年。“这届奥运会,中国国奥队得天时占地利,希望年轻的队员别背包袱,只要大家看到他们努力就好,尽自己的力量打出应有的水平。胜负和进球都是其次的,中国足球运动员包括管理层应该从国际大赛看到中国足球未来的正确之路。一场比赛不能说明问题,但应该发现找出问题。”在寄语后辈的时候,其实如今的段举早已从一名足球运动员转变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人。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段举经历了世界杯预选赛的两次黑色三分钟,他也承受了1990年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四分之一决赛败给泰国队的痛苦。这是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很长一段时间他生活在自责与怨悔当中,自此他不想再从事这种残酷的工作。不过,段举从抽屉里拿出他年轻时的照片,记者翻看发现,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签字的证书在20年后依然完好如初,这在他的眼里弥足珍贵。
在记者采访段举的时候,段举的初中英语老师张靖也恰巧来串门与他的学生谈心。通过张靖老师记者了解到,其实段举弃球从商也是出于改变许多人对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段举想要证明自己不踢球做生意也能成功。如今段举的生意越做越大,实现了年轻时的抱负,用段举自己的话说:“商场上虽有成败,但比起足球场上的大喜大悲又何足挂齿。”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段举的心也开始变得火热,他向记者展示了近期的收获——50张奥运会天津赛区足球比赛的门票。看着记者一脸惊呆,他笑着告诉记者,他希望身边有更多的人喜爱足球,到现场去看足球。虽然不在第一线从事足球工作,但他依旧热爱自己曾经干过的事业,希望能影响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对于蒿俊闽和谭望嵩两名小将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段举作为前辈思考了许久,字斟句酌之后,让记者转达几句话:“做好准备,争取上场,有上佳表现,给天津人民争光。”不过,段举并不想以老队员的身份给年轻队员增加思想负担,他最后幽默地说:“我们这些老队员在20年前,也包括进入2002年世界杯赛的队员,在国际赛场上一场球未赢,一个球未进。我们这些‘铺路石’不要给他们压力,只要他们能胜一场,能进一球,那就能够改写中国足球的历史了。”
段老总,给俺来两张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