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今天下午,很多北京奥运会的非注册记者集体采访了北京奥组委的高级顾问魏纪中,从大家的踊跃程度可以看出,没有新闻可做确实让人很上火。最近大家聊起天来都说还不如回家看电视倒能写出一些总结性的稿子……
鸟巢的冠名权当然不是赛事记者考虑的问题,而不能进入鸟巢的非注册记者们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把这个国家体育场成功转卖出去。不过魏纪中今天却说,如果还叫国家体育场,肯定不能冠名的,无论企业出多少钱,也不可能叫“XX公家体育场”吧,这倒确实如此。魏纪中告诉我们,不管是鸟巢,还是水立方,国家在建设时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所以这些体育场肯定是属于国家,永远也不可能卖给某个公司,但是如果以后不叫国家体育场了,通过商业途径弄个冠名还是很应该的。
对于中国体育今后的发展,魏纪中很明确的说有些项目可以靠市场运作,而有些项目却不行。比如击剑等运动,国家不去投资肯定是没有市场的。不过我倒觉得这也和成绩有关系,天津击剑队在拉赞助方面确实还是不错的。可有的运动市场化高了,却不见得能发展的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男足了。其实中国体育在尖子方面不差,天才也很多,但是从天才到尖子的培养过程是个比较薄弱的地方,而这个过程就是体育与教育的结合点。魏纪中谈到了2010的新加坡青年奥运会,那是第一届青年奥运会,规格肯定会很高,而组织那个代表团的工作肯定要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办公了。到底谁占主导地位呢?可能奥运会后就会有明确的说法了。(图文/谢力强)
这样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