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近日,王浩参加了北方网录制的一起访谈栏目,在节目伊始,王浩就回忆了上个月才结束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他表示:“这场比赛是全国最大的比赛,当时我非常兴奋,我在冲过终点的瞬间其实什么也没想,脑子一片空白,只有一个拿冠军的念头。而且当时刚下来也没有去看计时牌,后来听教练说我又创造了个人的最好成绩,非常高兴,非常激动。”王浩在每次比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的父母打电话,不善言辞的父母虽然只有寥寥几句祝贺的话语,但王浩则能够完全体会这其中的用心。王浩说:“自从北京奥运会后,直到今年全运会结束才回了一次家。”所以主持人也在节目中给了王浩一个机会,让他和父母说几句话。“我在这里很好,请你们放心,我会更加的努力,回报学校,回报社会。”简单几句,言浅意深,更表现了王浩的纯真与朴实。
全运会结束后,王浩又回到了天津工业大学。相比之前,王浩明显减少了训练量,希望利用这段时间调整好身体状况,弥补大赛过后的消耗,做好身体各方面的恢复工作,为之后的比赛做充足的准备。
鏖战赛场 崭露头角
出生在内蒙古农村的王浩当初并不知道“竞走”为何物,连看都没有看过竞走的他,抱着体验一下的心态开始练习竞走。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项运动,王浩表示:“有的时候不训练,倒是觉得不舒服。”至今他还记得第一堂课时,教练让他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理解“走”,然后教练在旁边提醒他对错和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在这样的积累下,王皓开始了自己的竞走生涯。
可以说,是天津工业大学给了王浩一个成功的平台。王浩在十五岁时,第一次被田建君教授和潘亚峰教练注意到,他当时跟随内蒙古体工队的二队来津训练,王浩的个人技术、个人形态和专项能力无不打动者两位老师的心。与此同时,天津工业大学正有建立一支竞走队的打算,所以到处寻觅可造之才,也是这个契机促成了王浩的加入。田建军表示:“王浩当时存在年龄小、发育晚、技术生等问题,但是腿很长。虽然内蒙古体校没有看上他,但是我和潘亚峰教练商量,都觉得这个孩子不错,所以决定‘追踪’他。大概有两年的时间左右,王浩被招致天津工业大学麾下进行培养。”当时,以王浩还有几个有潜力的运动员为主,成立了天津工业大学的首支竞走队,并延续发展至今,而这批队员也受到了重点培养,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去到很多地方集训。
王浩几年来始终刻苦训练、严于律己,直到2007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终于崭露头角,获得了竞走项目的冠军。正是这个冠军,帮助王浩走进了国家队,这是一种对于王浩能力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此后,王浩进步飞速,入队不到一年,就在北京奥运会上,遗憾地以5秒之差成为该项目的第四名。田建君表示:“王皓现在最大的对手就是北京奥运会的冠军博尔钦,将来我们要看看怎样用科学的训练,再加上刻苦地训练,和教练组研究出一套可以赢他的方法。”
缔造历史 畅想未来
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在德国柏林开赛的第一天,便进行了男子20公里竞走地角逐。最终王浩以1小时19分06秒的成绩第二个冲线,继2008北京奥运会抱憾获得第四之后,终于再次迎来了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将柏林世锦赛的银牌揽于囊中。此次比赛,王浩虽然输给了俄罗斯名将博尔钦,却在创个人最好成绩的同时,成就了中国男子选手在世界大赛竞走项目中的最佳战绩,改写了中国男子竞走在世界大赛上奖牌为零的历史,一举成为中国队冲击奖牌的先锋。
谈及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王浩表示:“我很渴望夺金,但很多高水平运动员也都瞄着这了。金牌只有一块,谁都想要,我只能自己努力,通过学习不断进步。目前,我已经接到体育局下达的备战任务了,等到正式通知下来就要开始集训。”
节目的尾声,一位网友问道,20公里竞走是一项非常要求耐力的运动,刘翔曾经表示,他证明了黄种男人在速度和爆发力上不会弱于欧洲选手,那么你觉得你证明了什么。王浩回答道:“我觉得不管是黄种人还是欧洲人,没有不可能,只看你敢不敢去尝试,敢不敢去做。”
中国竞走的历史曾经也绚烂辉煌过,可在世界大赛上,中国男子竞走选手却从未能获得奖牌。王浩的横空出世又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期待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王浩可以再一次缔造神奇,不仅要弥补北京奥运会时的遗憾,还要改写整个中国男子竞走历史,力争将中国男子竞走带到了一个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