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出生于内蒙古农村的王浩,自小为人朴实,在训练过程中更是毫不懈怠,即便今天王浩已经成为继朱建华和刘翔之后,中国男子田径夺得世锦赛奖牌的第三人,他还是保有一贯的谦逊。天津工业大学的体育部主任田建君表示,竞走是一项非常辛苦、非常枯燥的运动项目,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朴实的社会风气做铺垫,就很难专心干好这项运动。与此同时,自信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王浩在谈到日常训练时说:“我们平时的训练都听教练的安排,平均每天走20公里到25公里,走到最后头都是麻木的。训练强度最大的时候,上大课,每天36公里,全程用时大概要两个半小时左右,最后再做一下恢复活动。”为了训练心肺功能,王浩还要经常去到2000米左右的高原集训,非常辛苦。
对于竞走,王浩则充满了无限的自信,田建君列举了一次典型事例:“在全运会之前,我问王浩,这次能不能达到运动健将或是国际健将。他跟我说,没问题。他的自信心真的特别好。”北京奥运会给王浩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级的比赛,更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奥运会,紧张感和心理压力都比较大。这时王浩就给自己进行自我暗示:“我当时就想,我小,我得不了冠军也没有关系,就是那种初生牛犊的感觉。但是最后还是挺遗憾的,没有把握好,毕竟只和第三名差5秒钟。”潘亚峰教练也表示,王浩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怯场,这样才能保证比赛是能够超水平发挥。
王浩还表示:“世锦赛的奖牌对我来说份量很重,当时,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世锦赛准备的,通过小比赛来不断积累经验。虽然这次比赛没能获得金牌,但是我想,这次第二下次就是第一,人不能一步登天。”田建君说:“像王浩这样属于年龄比较小的,后劲强劲,只要把握好这几年,肯定会再有所突破的。”
与此同时,王浩还很热心公益事业,由于自己的家乡在内蒙古,本身有一些少数民族情结,又出身于贫困家庭,所以他很想为那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做一些贡献。这次王浩捐助了一些贫困县,他表示:“我觉得这种活动很有意义,我现在稍微取得了一点成绩,我也希望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
正是王浩身上这种淳朴的气质,决定了他训练时兢兢业业的态度和比赛中永不认输的精神,进而造就了今天的全国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