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主打技术
不做“糙哥”
现在的申花队,球员的流动性很大。往往一个面孔刚认识了一年,下个赛季就不见了踪影。球员之间相互的配合默契很难称得上心有灵犀,玩技术自然是玩不转的。且中国球员本身的技术能力有限,想重现当年技术流的身影可谓难上加难。
从球队的配置来看,身体素质优秀的球员不少,但小技术出众、足球意识出色的球员,实在是寥寥无几,也许姜坤可以算是一个,但除此之外,中前场就再难觅得有他这般技术的球员。在被北方球员淹没的申花队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第一,某球员凭借其身体和硬朗的作风把球从对方脚下抢断后,随即原地发动进攻,向前推进了四五米后,开始习惯性地乱传球。轻则丧失进攻良机,重则被对手打反击,自酿苦果。第二,某球员凭借身体和速度的优势在边路形成突破,但随后遭遇对方防守队员围剿,苦于没有接球队员,球无奈被断。
现在的申花队,打技术足球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这样的球员。一个球队的技术风格,不是光靠一两个球员就能够做到的。在英超的阿森纳中,即使是后腰、后卫这样位置上的球员,在带球的小技术上,同样是很出色的,否则就很难形成球队整体的技术型打法。就这一点看,姜坤在申花队中,似乎更像是一个异类,一个不融于整部机器的、但却能发挥很大作用的超级零部件。现在的这支申花,还是采用拼抢、犯规、反击这种虽然粗糙,但却实用的打法较为合理可行。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的申花,其实皮球的接传方面做得相较去年好了不少。我们开始看到,地面配合的次数在增加,球队不再是高举高打,直接由中后卫发动进攻了。球员三人之间的小范围配合,习惯性的套边打法开始越来越多了。在贾秀全时代,“坑爹”的长传打法已经被纠正了不少,这是一个积极的现象。至少我们有理由相信,申花在今后的比赛中,可以用更多的地面配合来进攻。即使申花目前的阵容不适合技术型足球的打法,增加球场上的足球技术含量总是不会有错的。
虽然我们无法期待这些球员在技术上会有质的飞跃,因为一个优秀的球员,其技术能力和足球意识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养成,是后天所无法弥补的。但至少从足球发展的角度来说,申花还是应该更加技术化一些,继承海派足球的特点也好,发挥自身身体优势的目的也罢,提高自身的足球技术含量,是申花唯一的出路。当然作为球迷来说,也希望越来越少地看到那种“进攻中传球不见队友,突破时身边只有对手”的尴尬情况。
球迷:陈入示
地址:淮海中路93号大上海时代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