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昨日正值端午佳节,但正在东莞集训的国家花样滑冰队的队员们并没有放假,对于他们来说,在假期中训练和比赛实在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昨日在他们训练的期间,记者和花滑领队陈丹聊起了中国花样滑冰的现状。
“中国单人滑正处于一个断层期”
如今,提起中国花滑,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很可能只是申雪/赵宏博或者张丹/张昊这些双人滑的选手,但对于中国花滑的单人滑选手,人们的了解却实在有限。
可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花滑的代表却是来自女子单人滑的陈露,在1995年赢得花滑世锦赛冠军时的陈露,其在花滑界的地位甚至还要超过如今名气极盛的金妍儿和浅田真央。
“陈露之后,中国花滑就进入一个断层期,后备力量跟不上,就造成了青黄不接的局面,成绩也随之下滑。”陈丹透露,从发现一个花滑苗子到成为一个国际级选手,周期将长达7到8年。“如今在中国,滑冰的孩子还比较少,我们近几年虽然也发现了几个很好的花滑苗子,但他们还太年轻,要真正地在国际上出成绩,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有了技术才能谈表演”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花滑选手的表演感染力一直备受诟病,在陈丹看来,表演放不开很大程度要跟中国人普遍内敛的个性分不开,“其实国家队已经在不断地给选手们创造条件了,每年队伍都会邀请一些电影导演给选手们专门说戏,教他们的表情,然后也邀请著名的音乐老师给选手讲解音乐的内涵。”
不过对于表演对花滑成绩的取得,陈丹也表示只有打好了技术基础,才能去谈表演。“以双人滑为例,申雪/赵宏博一开始的表演感染力也比不上其他顶尖的选手,但他们的技术却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他们也是通过技术让别人认识了自己后,才慢慢地去加强自己的表演。”那么未来的中国花滑会出现第二个陈露么?“我相信一定会出现的,中国花滑的技术并不落后,只是现在还需要时间,去等待花滑苗子的成才。”陈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