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11年8月23日,第26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在此次赛事中,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共夺得75块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一。这也创造了大运会历史之最,原纪录是前苏联1973年创造的69金。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大学生运动员在本届大运会比赛中表现出色,共参加了男女足球、女子水球、男子篮球、乒乓球、田径、女子柔道、游泳、健美操、跆拳道、国际象棋项目的比赛,夺得14枚金牌、5枚银牌和4枚铜牌。个人项目获金牌4枚,作为主力队员出场的双人和项目团体获金牌10枚,占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金牌数的18.7%。如此佳绩得到各级领导及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为天津高校争得了荣誉,为中国大学生运动员争了光。 天津健儿光荣榜 第26届世界大运会共有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24个大项、305个小项的角逐。天津11所高校60名运动员、15名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及10余名裁判员参加了本届大运会。本市选手参加了11个大项、50余个小项的比赛并夺得14枚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 柔道:女子无差别级秦茜(民航大学)获得金牌;女子78kg级张洁(民航大学)获得铜牌 跆拳道:男单品式:朱宇翔(理工大学)金牌;女单品式张静静(理工大学)金牌;女子57kg级,侯玉琢(理工大学)银牌;男团比赛中,朱翔宇、郭凡、姚正、张永桐四人(理工大学)银牌;女团,张静静、朱蒙雪、战琪、王可心、侯玉琢(理工大学)铜牌;品式男团,朱翔宇、郭凡(理工大学)银牌;品式女团,张静静、朱蒙雪、战琪(理工大学)铜牌;女子73kg级,张永桐(理工大学)金牌 健美操:男女混双,黄晋萱(工业大学)金牌;有氧舞蹈,黄晋萱金牌;有氧踏板操,黄晋萱金牌;团体,黄晋萱、杨光、马超(工业大学)金牌 国际象棋:混合团体王玥(南开大学)金牌;男子个人,王玥铜牌 田径:女子20km竞走团体,王珊珊(师范大学)金牌;女子半程马拉松团体,李珍珠(师范大学)银牌;男子20km竞走团体,于伟、蔡译林、杨涛、牛文斌(师范大学)银牌 女足:宋白洁、王珊珊、李冬娜、赵萌萌(城建学院)、王诗朦(电子信息学院)金牌 女水:孙雅婷、何金、孙玉君、刘萍、滕飞、杨珺(师范大学)、宋冬伦(体育学院)金牌 乒乓球:男团,闫安、方博(科技大学)金牌;男双,闫安(科技大学)金牌 大运之最 世界大运会中国代表团豪取75金,东道主成了大运会历史上单届获得金牌最多的代表团。在这创纪录的金牌背后,也掩藏着一些尴尬的现实以及有趣的故事,记者也用几个“之最”来总结一下本届世界大运会。 最无情现实:三大球只夺一金 中国三大球在世界大赛上一直成绩不够理想,本届大运会也不例外:女篮、男篮、男排成绩都在8名之外,男足没进四强,女排虽获亚军但决赛输得很“干脆”,只有女足在多名国脚的助阵下拿到冠军。 在综合性运动会上,田径、游泳都是重中之重。但本届大运会,中国在这两个基础性项目上表现都算一般:游泳有多名国手参赛拿到6金,但成绩平平;田径只有苏雄锋在男子跳远比赛中拿到一枚单项金牌。 最美选手:《非诚勿扰》女嘉宾 帅哥、美女从来都是大运会上的亮点。没想到本届深圳大运会,一个曾参加过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女嘉宾大出风头,甚至被媒体称为本届大运会“最美女运动员”。这位代表澳大利亚参加大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华裔选手名叫张丝丝,她曾连续参加了9期《非诚勿扰》,最终顺利牵手一名目前在深圳工作的英国海归。因为远隔重洋,张丝丝和这位海归几乎没有机会相处,现在也仅仅只能偶尔在网上联系一下,也许这次深圳之行能让两人重新见面并找到感觉。张丝丝说,“像对乒乓球一样,我也准备着用一颗火热的心寻找自己的爱情。” 22岁的张丝丝,以前曾在北京乒乓球队打过三年球,和丁宁、马龙当时都是队友。6年前,张丝丝决定出国留学,现在已是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金融硕士研究生,她说这次来深圳参加大运会,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张丝丝参加比赛的间隙,经常有男球迷和志愿者拿着鸭舌帽、笔记本要她的签名。看到成绩平平的张丝丝如此受欢迎,一位中年男记者感慨地说:“社会真是多元化了,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享受生活、追求时尚。” 最孤单选手:巴勒斯坦选手哈马兹 没有教练,没有队医,没有工作人员,游泳运动员哈马兹是本届大运会巴勒斯坦代表团的唯一成员。在深圳,哈马兹感觉自己有些孤独,无论是在大运村还是游泳馆,他都是一个人无奈地摆弄着自己的手机。在男子100米蝶泳预赛中,哈马兹在62名选手中只位列第45位,他笑着说:“这样也好,我想回家了。” 20岁的哈马兹家在约旦河西岸,这次来参加大运会,没有体育部门或大学替他支付机票和食宿费,所有的差旅费都由他一人承担,这次来华的旅费是他3年来存下的家底,“但我得来,因为我代表着25000名巴勒斯坦大学生。” 大环境并不乐观 本届大运会的主题口号是“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主办者希望大运会能够回归体育,回归校园,体教结合因此成为本届大运会最热门的话题。来到深圳后,众多记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到了场外。赛后新闻发布会,记者们问运动员最多的问题也是:“你是如何处理好学习和训练的关系的?”不过,在本届大运会上,体教结合的前景依然不太清晰。 不可否认,参加本届大运会的中国选手大多数是普通大学生,其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体教结合的成果:被媒体称为“史上学历最高国家队“的中国大运男足虽无缘四强,但拼劲和血性让人看到了中国校园足球的希望;来自清华大学的跳高运动员王宇,成绩已经不输专业运动员等等。但很多专业人士承认,我国推行体教结合20多年来,成效与当初的预期差距很大,学习和训练的关系确实非常难以协调。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就坦诚地表示:“什么时候我们的大学也能出几个奥运冠军,(体教结合)才算成功了。”清华大学博士生、“眼镜飞人”胡凯认为,目前高校所走的“体教结合”只能是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补充,“国外不少体育明星都是先上大学再出成绩,而我们国家不少人都是退役了才上大学。至于未来中国体育是继续实行举国体制还是慢慢向体教结合、回归校园方向发展,我现在还无法预料,还是让时代自己做出选择吧。” 在现有的体制下,如何让“体教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首都体育学院院长建议,将“体教结合”尽早纳入目前的“举国体制”,进而建立起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既能为国家输送高水平运动员,又能在校园中带动更多的学生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体教结合这条路的方向没错,只是走通的时间会比较漫长。” 天津高校是典范 虽然“体教结合”这条路在全国高校内发展还异常艰辛,但天津高校通过多年的努力还是成为全国高校的典范。本届大运会中,60多名天津大学生运动员,在深圳这座城市和来自全世界的8000余名青年学子们,一起留下青春的印迹,展示飞扬的才华。并以14枚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的佳绩,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风貌双丰收,显示了天津高校多年来推广体教结合的丰硕成果。 如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已成为中国当代大学生展现风采、显示才华的舞台。在本届大运会中,来自天津高校的学子们通过努力夺得了14枚金牌,对此,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处处长戈金亭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我们的目标不是夺得多少奖牌,而是希望有更多高校自己培养的运动员参与到这一世界最高水平的学生类赛事中。同时,展现中国大学生、天津大学生的朝气和风采。” 作为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体教结合”在本次大运会上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作为“体教结合”的范例,天津工业大学的健美操高水平运动队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不仅为国家队输送了不少人才,还被指定为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一部分,都证明“体教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使运动员继续保持高水平的专业训练,另一方面也能使其接受到一流的高等教育,从而有助于运动员在退役以后成为一名“文武兼备”的社会型人才。 “因此‘体教结合’可以说是中国体育通过多年探索后,逐渐找到的一条适合运动员成长发展的道路。”在天津工业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天津工业大学健美操总教练张莉看来,“体教结合”的模式下,运动员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助于延长优秀选手的运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