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伦敦奥运会开赛至今,大大小小的争议事件和乌龙事件不胜枚举。其中相当部分的争议事件由规则引发或与规则有关,因此也引发了看客对规则的热议。
八名羽毛球选手被罚离奥运会的事件影响巨大,引发的讨论也巨大。有人说,是规则的漏洞“诱发”球队和球员假打;也有人说,是有关球队和球员缺失体育道德精神,为了成绩不择手段,钻了规则的漏洞才导致丑闻发生。这陷入了类似“鸡生蛋或蛋生鸡”的逻辑悖论,似乎谁都有道理,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事实上,持两种观点的人数都大有人在,两大阵营“势力”大致相当。
因此有人呼吁要尊重规则,有人则热衷于对规则提出质疑。幸好,两种观点并非鸡与蛋“有你才有我”的先后关系,而是可以并存。尊重规则,遵守规则,对规则心生敬畏,当然没有错,而且是必须的。然而,窃以为,尊重规则也是有时间和区域限制的。在赛场上,规则既已定,就必须遵守,不管规则的漏洞对你造成多大伤害,又或者钻规则的漏洞能给你带来多大利益,你也不能违规越距。但比赛过后,完全可以对规则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各代表队赛后的申诉,恐怕有很多也是质疑规则的不合理吧。
体育竞赛的规则当然不能与社会生活中那些严肃的法律法规相提并论,拿体育规则的制定和出台来说吧,其严肃性和严密性与法律法规相比就差远了。正因为如此,更需要质疑,在不断质疑中不断完善。
体育竞赛的规则是由体育管理机构制定的。国际奥委会等体育管理机构,出台规则不需要全民公投,不需要议会批准。而裁判员,则是体育竞赛规则的执法法官,他们拥有无上的权威,判就判了,错了你也得认。当然,裁判员有体育管理机构管着,但谁来管这些体育机构?更何况,体育管理机构与裁判员本就是同一阵营,有着共同的利益。
所以,不仅需要各运动队赛后的申诉,更需要媒体和大众的质疑声和批评声,才能促使体育管理机构有“纠错”的动作,促使规则的改善。
回到八名羽毛球选手被罚事件,虽然国际羽联铁腕强硬,但在一片对规则的质疑和嘲讽声中,他们不得不做出承诺:规则会修改。
自行车赛场也有多起关于规则的争议事件,比如中国自行车选手被罚丢金牌,英国队“假摔”却不受处罚,等等。虽说中国队的上诉被驳回,因为奥运会自行车赛不允许上诉(大概是怕大量的上诉带来麻烦),总裁判的决定是最终的判决,但我相信,如果对自行车比赛规则的质疑声持续不断越来越多,国际自盟迟早也要修改规则,奥运会自行车比赛不允许申诉的“铁壁”也会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