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境外参加奥运会最好的成绩,共获得38金27银22铜,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都排在第2位,此外还创造了6项世界纪录和6项奥运会纪录。这一届奥运会,中国健儿在传统优势项目上的竞争力依然强劲,乒乓球包揽4金、羽毛球也首次包揽5金,有11位雅典和北京奥运会冠军在伦敦也得到了金牌,有23枚金牌是由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年轻选手获得的。
伦敦奥运会已经曲终人散,这是一个周期的结束,也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2016年夏季奥运会将首次登陆南美大陆,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举行,从伦敦眺望里约,在这个新的周期中,有一些老将开始退出奥运赛场的舞台,但也有一些会继续为再次站到这个舞台上而拼搏。中国军团在新的奥运周期中要做的已经不是如何证明自己强大,而是要考量和证明自己的强大是否具备良好的“延续性”。
中国之队能否青黄对接?
张喆:在伦敦奥运会中,中国军团夺金选手的平均年龄达到了23.8岁,比北京奥运会时高0.5岁,也是历届奥运会夺冠选手的最大平均年龄。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始,中国奥运冠军的平均年龄就在不断变大。本届奥运后,像邹市明、王皓、陈一冰、邹凯、吴敏霞、何冲、李娜、郑洁等人,以及男篮、女排一批选手将逐渐淡出。下届奥运会,中国军团除了在个别项目上还有“85后”的运动员,基本可以肯定将以“90后”运动员为主力。
许蓓:在征战伦敦的中国军团当中,有29名北京奥运会冠军,包括最终成功卫冕的林丹、吴敏霞、王皓,而很多新的领军人物也为这个团体带来了勃勃生机,如女乒的李晓霞、丁宁,男乒的张继科,跳水队的陈若琳,游泳队的孙杨、叶诗文。
黄越滔:每个奥运会周期结束后,各个项目就要进行一场“大换血”。在我比较了解的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等项目中,目前的年龄结构是比较乐观的。其中,游泳队在伦敦赛场收获的5金来自3名“90后”。尽管焦刘洋和孙杨已是第2次参加奥运会,但从他们的年龄和潜力来看,只要训练有保障,他们的巅峰期完全可以持续到下一届里约奥运会。
张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90后”运动员的培养和以前相比必将出现很大的变化。目前,中国各个项目的后备力量的培养其实已呈青黄不接的态势,不但集体项目如是,即使部分优势项目也都出现类似情形,如跳水是中国之队的优势项目,但现在全国注册的跳水运动员只有不过几百人,虽然暂时还可以确保跳水项目出人才和成绩,但在伦敦奥运会后,如果这个项目的发展模式和培养方式不发生大的改变,我担心连选材都有困难。所以,现在我们首要考虑的不应该是有没有好的年轻选手顶上,而应该是如何针对各个项目的特点开发出新颖的培训和选材方式。
中国之队能否保持优势?
许蓓:中国之队的优势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和射击。在伦敦,中国乒乓球队和羽毛球队包揽了所有金牌,我想,4年后,这两项仍将是中国之队的绝对优势项目,因为这两种小球在中国有非常丰厚的群众基础,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材都已成体系。伦敦奥运会是在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是第一届“反思”的奥运会,我们开始大范围地讨论优势项目的“结构优化”,讨论如何从一个奥运会“强国”转型成为全民健身的体育强国。
张喆:我认为中国在羽毛球、乒乓球、跳水、射击、举重、体操等项目上的优势肯定还会保持,但会出现两方面的走向:其一,如乒羽、跳水这些几乎被中国军团垄断金牌的项目,国际奥委会即使不把它们裁掉,也会被几个国际体育组织加大打压的力度,尤其会针对中国之队进行规则变更。这样的话,中国之队即使能在这些项目上保持包揽的势头,但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其二,射击、举重和体操这些项目,中国军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优势已经被削弱。相信,这个被削弱的幅度在下届奥运会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中国之队要继续保持优势项目的强大,除了在后备人才培养方式上要有积极的改变外,更要注重推广和普及,让普通民众熟悉和喜爱这些项目,而不是仅仅知道它是奥运会“夺金项目”。另一方面,中国必须加强自己在几个优势项目于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培养自己在这些项目上的专业管理人才。当然,中国和巴西过去几年在体育交流方面十分活跃,中国也在不少优势项目上援助了巴西,这些举措或许有助于减少像这次伦敦奥运会过多针对中国选手那样的负面影响。
许蓓:在专业队伍应付规则变化的同时,我认为中国体育还是应该积极地回到“基础”上来,伦敦奥运会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增长点”,比如游泳。
黄越滔:奥运赛场“得田径、得游泳者得天下”,由此可见,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在奥林匹克竞技体育中的重要位置。因此,中国游泳队在伦敦收获的5枚金牌大大提升了中国代表团的金牌含金量。中国游泳项目能否持续辉煌,这是值得期待的,首先,孙杨、叶诗文和焦刘洋这3名生力军无论是年龄、水平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更体现出他们强大的心理素质。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众多赞美和掌声面前,他们能否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新的挑战。中国游泳只要摆正了心态,在高水平领域的可持续性一定非常强。
中国之队是否有新项目竞争力?
许蓓:前面说到中国之队会有新的优势项目“增长点”,除了游泳外,我觉得还有其他一些项目值得关注,比如击剑。中国击剑队在伦敦拿到了两枚金牌——雷声的男子花剑个人金牌和女子重剑团体金牌。击剑现在在国内的普及程度扩张得非常快,北京、上海、广州及其他一些大城市都有商业性质的击剑俱乐部。据我所知,雷声和马剑飞这两位男子花剑队的主力成员并没有打算在伦敦奥运会结束后退役,他们的职业巅峰状态应该也可以维持到里约奥运会,而且击剑项目也拥有不少有潜力的后备人才,到了里约,中国剑客们应该还有机会为队伍带来荣誉。
黄越滔:从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始,高尔夫球和七人制橄榄球将进入奥运大家庭。其中,高尔夫球运动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逐年上升,曾经一度被视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球现在被越来越多老百姓认识和接受,中国高尔夫球队目前在亚洲范围内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尤其今年以来,“广州妹”冯珊珊的崛起也为中国高尔夫球队备战巴西奥运会增添了筹码。其实,不管中国高尔夫球队最终在里约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高尔夫球项目进入奥运会对这项运动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高球球市也有积极的影响力。
张喆:高尔夫和七人制橄榄球在中国人眼里其实都是陌生的,他们目前的培养途径也是截然不同的。高尔夫球目前在中国还存在普及困难的情况,运动员的培养和发展只能通过“丁俊晖模式”。七人制橄榄球经过规则改良,减少了身体对抗,其实比较适合亚洲人开展。中国香港就是一个该项目开展得不错的地方。但在中国内地,目前这个项目只能依靠仅有的几家大学来开展。假如,“举国体制”真的盯上了这个项目,有更多的学校愿意加入推广普及该项目的行列,那么我估计这个项目出成绩或许在男子集体项目中会比较快。
中国之队能否在集体项目重塑尊严?
张喆:伦敦奥运会,中国军团一共参与了5个集体项目的比赛,男子队伍仅有男篮一队,可惜几乎全部创造了历史最差成绩。想要成为体育强国,集体项目上不去始终是空话。下一个奥运周期,以中国目前在集体项目上的发展思路和培训模式来推断,依然难有作为。
中国男足已无缘2014年巴西世界杯,2016年巴西奥运会将是中国男足的下一个“梦”。为中国男足承载这个梦想的是出生于1993年、1994年的球员,目前他们正在荷兰主教练里克林克的手中以“U19国青队”的名义存在。要想实现下届奥运会“雄起”的希望,必须打进明年世青赛前8名!
黄越滔: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希望在4年内重整旗鼓的应该还是女排。尽管中国女排在伦敦没能进入4强,但她们表现出的战斗力、整体实力还是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的。另外,女足要想重新杀回奥运决赛圈也是可以期待的。中国女足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冲击奥运参赛资格的实力是可以挖掘出来的。
许蓓:男篮在伦敦奥运会5战全败,无缘小组出线,不过我始终认为中国篮球还是较有希望重塑尊严的。中国女篮在伦敦最终排名第6,虽然现在看来她们还没有完成新老交替,不过WCBA近两年来人才辈出,由孙凤武教练执掌的国家女篮教练组也非常清楚如何使这支队伍扬长避短,我想经过新的周期的重组和磨砺,女篮到了里约还有机会争取更好的成绩。至于男篮,王治郅从伦敦回国后就将退役,队伍更加缺少内线力量。未来4年,他们不可能只依靠易建联一个大个子球员去打比赛,除了阵容重组,男篮还有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只能说如果问题解决得好,他们还是有望重返奥运会8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