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鹰眼”系统首次在正式排球比赛中启用
“鹰眼”,这个在体育赛场早已不是新鲜事物的名词,对于排球运动来说却是完全陌生的,直至本次多哈世俱杯。国际排联毫无征兆地在本次世俱杯使用了“鹰眼”设备,让昨天天津队与奥萨斯库队的比赛又多了一个新的看点,这场比赛不仅是中国球队第一次亮相世俱杯赛场,同时也是“鹰眼”系统第一次在正式排球比赛中启用。在第三局尾声,奥萨斯库队长杰奎琳首次挑战“鹰眼”失败,这让该队成为排球历史上第一支尝试“鹰眼”的球队。
“鹰眼”初战人为制造
比赛的第三局,奥萨斯库队24:19获得赛点后,加雷扣球被判出界,这时该队队长杰奎琳提出挑战“鹰眼”,裁判面带微笑等待着结果,准备发球的殷娜一直在准备,结果“鹰眼”显示加雷的球的确出界,没有打手。
由于13日世俱杯第一天的比赛“鹰眼”设备还没有调试成功,所以杰奎琳的这次挑战也成为排球史上第一次使用“鹰眼”系统。赛后,奥萨斯库女排主帅路易斯莫尔坦言,那个球他明知已经出界,提出挑战只是想了解一下挑战“鹰眼”的流程,“当时我们胜局已定,所以挑战一下也无关大局,而且这是排球史上第一次挑战‘鹰眼’,我觉得我们提出挑战会被写进历史的。”
对手的这次“明知故犯”,其真实用意天津队上下第一时间就心知肚明了。当时殷娜就站在加雷扣球的线路上,加雷出手后,殷娜就已经预判到了球肯定会出界,因此一侧身把球放了过去。“那个球出界很明显,当时杰奎琳提出挑战,我马上就明白了,她们就是想尝试一下,”殷娜告诉记者,在赛前天津队主帅王宝泉也跟她交代了挑战“鹰眼”的注意事项,“我是场上队长,王指就跟我简单交代了一下。他说如果分差很大就没必要挑战了,比分焦灼的情况下再根据临场情况决定。”
当杰奎琳提出挑战后,因为都没有见过这种新鲜事,天津队的队员也很兴奋,魏秋月说:“我当时特别期待,以为可以有大屏幕看一下,后来才知道只有技术台能看回放。我要早知道以前还没使用过这项技术,早就撺掇殷娜挑战一次了,那样咱们队就可以写进排球历史了。”
“鹰眼”负责五项争议
记者在现场看到,国际排联的相关技术部门在赛场的两条端线、两条边线、两条三米线以及球网两端共设置了10个点位安放“鹰眼”设备。对于挑战“鹰眼”的相关规程,国际排联向世俱杯各参赛队也下发了详细的说明材料,其中列出了“鹰眼”系统负责的五项争议范围:1.判断球是否出界;2.判断运动员脚是否踩线;3.判断球是否打到标志杆;4.判断是否触网;5,判断球是否打手。
根据规定,只有各队队长可以提出挑战,每队在每局有两次挑战机会,挑战成功不计入两次机会之内,失败则减少一次机会。各队挑战“鹰眼”必须在该回合结束5秒钟之内向主裁判提出,然后由第二裁判与技术台一起观看录像回放,运动员和教练员不得观看录像回放,赛场大屏幕也不会播放录像回放。如果超出5秒钟提出申请以及提出不在“鹰眼”负责的5种情况下的争议,裁判员不予受理,且视为干扰比赛,可以出示黄牌警告队长。
推广“鹰眼”任重道远
伦敦奥运会后,时任国际排联主席的魏纪中曾透露,为了减少误判,国际排联准备在2014年男、女排世锦赛上全面引入“鹰眼”系统。此次多哈世俱杯提前启用“鹰眼”系统,显然是新任国际排联主席阿里格拉萨烧的“三把火”。不过由于费用昂贵,这项技术要想近期内在全世界推广开来并不容易。
早在2009年,波兰排球联赛就尝试过引用“鹰眼”技术,但欧洲排联和国际排联一再反对,此事最后不了了之。2010年,在中国举办世界女排大奖赛的时候,北仑赛区曾向国际排联提出过引用“鹰眼”技术,不过经过咨询,租一套设备约25万美元,最终因费用太高搁浅。
据负责中国网球公开赛“鹰眼”系统的北京某科技公司负责人透露,每年中网都要租用鹰眼,不过,也只是在中央球场和莲花球场上布置设备,而非涵盖所有场地。排球国际大赛上,如果使用鹰眼技术,一套设备就可以了,如果在联赛中,每个主场都租用,那将是一笔不菲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