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天津皇会是中国北方独有的带有天津浓郁地方色彩的妈祖祭典民俗活动,是天津民间规模宏大、倾城出动的盛大庆典,声势浩大。皇会期间一百多道会,异彩纷呈,是民间艺术的大展示;又是区域经济、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民间盛会。
天津皇会原为“娘娘会”或“天后圣会”,民间口传源于元明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清康熙四年(1665年)开始,后更名为“皇会”流传至今。
皇会的形成历史源远流长,元明两代是产生、形成时期,清康熙、乾隆时期最为鼎盛,民国以后是一个转折时期,开始规模上的缩小,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举办后,期间停办了50余年,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时期基本处于冷落沉寂状态,至1988年在天津民俗文化博览周期间得以恢复、抢救,并逐渐得到弘扬和振兴。
皇会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并有严格规定的庙会形式。皇会的行会表演,融聚了天津民间各种技艺的精华。其艺术形式与种类繁多,包括:净街、门幡、太狮、捷兽、中幡、跨鼓、扛箱、重落、拾不闲、法鼓、旱船、秧歌、花鼓、绣球、宝鼎、宝辇、銮驾、接香、灯停、接驾、华盖宝伞、顶马、报事灵童、日罩、灯扇、大乐、高跷、等几十种。每一种类型,都有几个表演团体,以及不同风格的艺术表演形式。这种团体,均以“会”的组织形式出现。每逢皇会出会时,其艺术种类与会的数量并不完全相同。特别是会的数量,少则二三十道,多则百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