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武清,古为泉州,别称“雍阳”,建置于西汉,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武清,2000年6月撤县建区。辖29个乡镇(街道),区域面积15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万(户籍人口85万)。
——经济发展。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亿元,增长25%;三级财政收入153亿元,增长27.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6.5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增长28.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0元,增长15%。综合实力保持全市区县发展前列。
——区位交通。地处京津之间,城区距北京市区71公里、首都机场90公里;距天津市区25公里、天津港71公里。区内现有京津塘、京津、京沪、112高速、津保、津蓟6条高速公路、12个出入口。京津城际铁路在城区设京津之间唯一经停站,每日北京方向停靠17列、天津方向15列,节假日停靠20对。各类公路总里程2200多公里,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35公里,实现京津半小时时空目标。
——园区经济。武清开发区是1991年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10年底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完成一二期15平方公里开发,三期15平方公里全部摆满项目,四期5平方公里起步区启动建设,累计引资900亿元,入区企业1200家。中华自行车王国、京滨工业园、地毯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四个市级示范园区起步区16平方公里全部实现“七通一平”,二期10平方公里全面启动招商建设。
——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94个市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85个项目竣工投产。深化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对接,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中冶设备总院、机械研究总院等7家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培育成效显著,累计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539家,“小巨人”企业达到137家。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引进等一批营销结算、科技研发、动漫创意等总部项目。
——服务业和设施农业。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业。累计实施服务业大项目40余个,总投资过千亿元。依托佛罗伦萨小镇、凯旋王国、北运河郊野公园等龙头带动项目,形成了休闲娱乐、生态观光为特色的旅游业雏形,旅游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420万人,同比增长57.3%;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5亿元,增长142%。武清建成了“京津鲜菜园”,形成了奶牛、无公害蔬菜两大农业主导产业。设施农业每年新建超过2万亩,累计18万亩。奶牛产业跨入全国发展综合实力20强之一。
——城市化建设。按照武清新城规划定位,大力实施黄金走廊、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三大战役,加快黄庄、下朱庄等重点片区开发,形成大开发、大建设热潮。坚持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与惠及民生相统一,实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工程。累计拆迁110多个村街,新拓展空间近百平方公里,13万群众实现居住条件、养老保障、管理体制的根本转变。
——民计民生。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1万人,医疗保险参保率93%,武清新城撤村建居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突出水绿生态特色,实施城乡绿化提升工程,武清新城环城水系基本建成,形成了碧水蓝天、水绿相融的生态景观。全区林木覆盖率31%,城市绿化覆盖率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