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新华
国务院20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意见提出了营造健身氛围、倡导健康生活等多项举措,将在未来影响每一个积极投身运动健身的人。
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
【现状】长期以来,国内大量的体育场馆是为举办高水平竞赛而建,不少场馆在举办完赛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闲置。据粗略调查统计,全国有6000多个大型体育场馆,数量明显不足,定位于为大众健身服务的中小型场馆设施缺口更大。
【亮点】意见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一个城市大型场馆不宜多,应该更多建一些老百姓身边的中小型场馆。公众真正需要的是深入社区的运动场所,设施规格不用很高,满足基本的健身锻炼需求即可。
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
【现状】2009年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工间操,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然而,现在很多单位并没有安排工间操时间,有的单位只在固定时间播放广播体操音乐,实际参加的人并不多。一些学校把体育课、课间操、体育项目活动加在一起算平均值,勉强符合“每天1小时”要求。
【亮点】意见指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应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
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现状】根据《“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要求,纳入规划建设的公共体育设施应保持公益性质,向公众开放;学校内的体育设施应创造条件向广大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但是,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和人力成本,公共体育设施一直在收费,有的项目收费还很高,百姓难以承受。
【亮点】意见指出,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发展健身休闲项目
【现状】如今,各个城市的小区、公园和广场随处可见广场舞。广场舞一方面简单易学、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却因噪音扰民而遭到指责。广场舞火爆,既反映出体育场馆的缺乏,更说明百姓可以选择的健身项目还不够丰富。
【亮点】意见指出,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马术、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推广“运动处方”
【现状】“运动处方”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提出,指的是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或病人,根据相关检查,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持续时间等,从而取得健身或康复效果。目前,这一概念在我国并不普及,绝大多数医院只提供药物处方,并不开具“运动处方”。
【亮点】意见指出,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发达国家,卫生与体育是密切结合的,医生会用理论指导大众健身。当前,我国慢性病人口持续增加,如果通过“运动处方”提前干预,能够预防疾病发生、有效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