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全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全面而鲜活的报道令不能亲临现场的看官们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全运氛围,使得全民参与的体育精神如春雨般滋润了体育迷的心田。不论是精彩赛事,还是全民体育故事,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新闻制造中心”——那就是全运会主新闻中心。从这里,一篇篇报道横空出世;一段段视频讲述着全运故事。在这里,随处可见记者们忙碌的身影,滴滴答答的打字声,和摄影师那网罗体育明星的镜头……
绿色节俭在功能区和使用体验上下足文章
全运会主新闻中心主任徐恒告诉记者,第十三届全运会主新闻中心、广播电视中心,主要承担着本届全运会的新闻编辑发布、电视转播、视频编辑、视频回忆和赛事总调度等功能。主体为九层,设置了广播电视中心、新闻发布厅、摄影记者工作区、文字记者工作区和主播媒体工作区等功能区块。同时,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等多家媒体机构在此也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地点。据了解,从8月20日至9月3日,主新闻中心共接待来访者75495人次,接待来访车辆10226辆。
新华社记者在主新闻中心内工作
本届全运会本着创新、节俭、绿色、精彩的原则与目标,主新闻中心在设计使用上下足文章,重点突出功能区的规划和使用体验。为了方便记者采录新闻,新闻中心全楼覆盖无线网络。根据不同功能区设置更有针对性的基础办公设施,如文字记者区配备电脑、打印机;摄影记者工作区可提供摄影器材维修和租赁服务等。徐恒主任告诉记者,原来摄影记者工作区准备安排在四楼,经过调研后考虑到摄影器材的搬运等问题,就将摄影工作区安排在了低楼层。希望通过一些实际使用上的精心安排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媒体记者的工作需求。除了硬件设备,本届全运会组委会在软件服务方面也格外用心。新闻中心内共安排了117位志愿者,他们都是来自各所高校的学生,提前通过培训后专门为媒体记者答疑解惑。而这群热情洋溢的青年志愿者们,也成为了主新闻中心最可爱的人,广受媒体记者的认可与嘉奖。
媒体记者与青年志愿者们合影留念
便捷贴心记者力赞工作条件与志愿者服务
作为本次全运会官方网站的合作媒体,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新媒体中心副主任杨松和她的团队很早就已经进入了主新闻中心。她在采访中力赞组委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她说:“可以体会到组委会细心的安排,特别是对于媒体工作,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交通条件等,都很周到。组委会在主新闻中心内为我们设置了单独的工作间,并配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网络也非常快,便于新媒体稿件和产品的制作、传播。此外,组委会在五楼中厅单独设置了一个茶歇提供点,在记者疲劳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吃一些小吃和水果,补充能量。年轻的志愿者们也非常礼貌、热情,帮助解决了很多问题。可以说,此次全运会新闻中心整体的服务水准是非常高的。”
记者在公共制作室内剪辑音视频
此外,人民网记者王嵩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我们来到主新闻中心已有10多天,感觉全运会组委会提供的各项服务整体来讲是非常细致的。刚刚到的第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拿到一个信封,内有海河游船和天津之眼的门票,一方面让全国各地的记者更好的了解天津。另一方面,我们也利用此机会,在海河游船上做了一场直播,帮助我们更精彩地完成了工作。”在参观中,记者看到人民网在主新闻中心内搭起的演播间,王嵩介绍到,“我们在主新闻中心设置了演播间录制访谈,邀请运动员、教练员,各个省代表团代表以及开幕式的导演团队等到主新闻中心来录制节目。通过视频访谈全方位的展示全运会的方方面面。”
央视记者在媒体工作区内整理素材
在记者工作区央视七套记者闫倩正在整理素材,她表示,“本次全运会主新闻中心的办公环境、网络提供等都是比较完备的,特别是组委会给每个记者都发送了独立的上网账号,工作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会通过短信提醒,将最及时的信息或是变更提醒发送给注册媒体记者。整体感觉是非常便利和高效的。此外,休闲空间内饮品和小吃的不间断提供也非常贴心。”
志愿者帮助媒体间更换饮用水
除了软硬件配备和服务外,全运会主新闻中心内还设立了新闻发布厅,承载着组委会级别以上的新闻发布功能。徐恒介绍,新闻发布厅内已经成功组织了多场发布会。
在这个新闻梦工厂,可以看到记者们辛勤工作的身影,也可以见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热情服务的画面。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大量的新闻报道,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多种形式,推送到每一个普通人的面前,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懂全运会,读懂天津。(“津云”—前沿新闻记者刘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