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田径——谁歧视谁
人类的种族歧视是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各种族开始直接接触和冲突时开始的吗?
如果说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仍在许多领域存在的话,那体育场上的情况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白人在体育场上对黑人的歧视早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就被彻底地打破了,美国黑人英雄欧文斯一人夺得四枚田径金牌,从现实和理论上证明了希特勒的“德意志高于一切”和“白人优越论”的荒谬。要知道,这种谬论是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至今仍抱有种族歧视信念的人的一个重要基础。
现在的情况是,黑人正在体育场上形成对白人的“歧视”。
2001年8月加拿大埃德蒙顿,来自希腊的科德里斯在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夺得了男子200米跑的金牌,这几乎成了近二十年来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奥运会“跑道上的稀有动物”。
从英国著名中跑运动员塞巴斯蒂安·科退役之后,世界大赛前8名决赛的跑道上已越来越难见到白人运动员的身影了。男子100、200和400米的前16名中就几乎全成了黑人的绝对垄断,埃德蒙顿世锦赛男子百米前16名中,只有一个白人和一个黄种人运动员,那名澳大利亚白人运动员的成绩列在了第16名,前八名当然全是黑人运动员的天下。
虽然希腊的科德里斯200米夺冠,但他的成绩是历届世锦赛和近几届奥运会最差成绩中的一次,这也是刘易斯、“阿甘”约翰逊退役后留下的一个短暂空白的结果。
男子短跑、跳高、跳远是欧美和加勒比黑人的天下,中长跑则是非洲黑人的天下,白人运动员只在技术性较强的标枪和三级跳等寥寥的几个项目上还有一点脆弱的优势。而黑人女子运动员也在以差不多相同的速度对“跑道”形成垄断。
白人,尤其是男运动员,已经成了世界大赛田径场上的“受气包”。
另外两个黑人运动员占了绝对垄断地位的项目是NBA和重量级拳击。
有人甚至这样说,NBA有些队里“保留”上场不多的几名白人球员完全为了点缀,是为了表明种族平等,实际上凭实力他们完全可以组成一支全是黑人运动员的队。
你在世界重量级拳击争霸赛上见过白人运动员的身影吗?只有主持人每次都是白人,然后就是观众。唐·金为什么能几十年在拳击圈里纵横天下?因为那完全是一个黑人的圈子。
黑人运动员在体育中的优势正在向网球、足球等项目扩展,威廉姆斯姐妹美网夺冠亚军,尼日利亚、喀麦隆奥运会男足夺冠只不过是初露锋芒,何日将形成黑色垄断只是个时间问题。
意甲赛场不是一直有观众哄黑人运动员的“种族歧视案件”吗?那完全是因为意大利国家队中尚没有黑人队员的缘故,像英格兰、法国、荷兰国家队那样有很多、甚至一半以上的主力都是黑人运动员时,受“歧视”的你说会是谁呢?
在大街上或其它地方不好说,在体育场上,是黑人(运动员)“歧视”别人的地方。(洲际)
网球——美网歧视事件
南非的德班举行世界种族大会的时候,万里之外的美国纽约正在打美国网球公开赛,两者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很快,美网就爆发了“种族问题”。
美网开赛之前,美国《新闻周刊》采访辛吉斯,主要是让她谈对美国黑人姐妹威廉姆斯的看法。在记者的诱导之下,辛吉斯很快“入套”,她说威廉姆斯姐妹比别人更容易找到赞助商并更受重视只是因为她们是黑人。然后,《新闻周刊》记者又找到威廉姆斯姐妹“挑拨”,很快就引发了种族问题大战。
不过,辛吉斯知错改错,承认自己大嘴无边,说了不该说的话,并主动承认了错误。事态在美网开赛之后平息了下来。
美网男单第三轮上,种族问题再度爆发。这次是在澳大利亚小将休伊特与美国黑人球手詹姆斯·布莱克的比赛中,一位名叫约翰逊的黑人边裁对休伊特多次误判。在被约翰逊判了一次发球踩线后,休伊特大发雷霆,他跑到主裁判跟前,先指了指布莱克,对裁判说:“看看他。”然后又指了指约翰逊,说:“看看他。你告诉我有什么相似之处。把他换下场好了,你看看他做了些什么。”
一番争执之后,主裁判将约翰逊换下。
这下休伊特引起轩然大波,他敢在以美国黑人网球英雄阿瑟·阿什命名的中心场地侮辱黑人,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第二天,美国主流报纸的头条都在攻击休伊特。在休伊特第二天比赛的看台上,两位白人举着标语表示抗议,上面写着:看看我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事后,国际网联认为休伊特的做法“没有违规”,也没有处罚他,而是认为主裁判应该对此事负责。
在职业网球领域中,黑人参与者一直不多,但也不乏杰出者。前面说的阿瑟·阿什就是唯一一位获得过温布尔顿公开赛冠军的美国黑人。在很早就废除黑奴制度的美国,黑人运动员取得的成就往往会被大量报道。
随着黑人地位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在高尔夫球运动中就有一个多血统的伍兹。再回到网球运动上来。以往黑人在网坛的地位不高,但是威廉姆斯姐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威廉姆斯姐妹的出现晚于辛吉斯、达文波特、卡普里亚蒂、塞莱斯等,也就是近两三年的事,姐妹俩半赛半学,多数时间在校读书,只是在大满贯赛和其它重大比赛中出场。虽然她们排名不高(大威第4,小威第10),但大威今年夺得两个大满贯赛冠军,奖金也不比辛吉斯们少。这样的结局让有些白人球手受到很大的刺激。
美籍捷克女球星纳芙拉蒂洛娃就公开指出,在女子网坛上存在着偏见。她对威廉姆斯姐妹现象也有“看法”。
今年9月初的美国《体育画报》报道了纳芙拉蒂洛娃涉及种族问题的话题。去年美网女单决赛大威赢了达文波特,大威的父亲理查德高兴地在看台上扭来扭去。纳芙拉蒂洛娃说:“大威的父亲在达文波特面前扭,人们不会去想他对达文波特不尊敬,也更不存在种族歧视;但如果反过来,一位白人父亲在黑人面前扭,非受到重罚不可。”
一项脾气暴躁的休伊特这次知道自己在美国闯了大祸,但他很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夹着尾巴做人。他在进入决赛之后都没敢张扬,全身心地准备参加决赛。在决赛中,他为了避免激起美国观众的不满情绪,一直控制自己的情绪,直到最后一分时,才表露了原来的自己。
获胜后,他很快表示,他要求更换边裁的事没有做错,但这件事的后果可能伤害一些朋友。
种族问题在美国是一个敏感话题,但更糟的是一些白人记者在媒体上恶意推波助澜,他们不是想解决问题,而是激化矛盾。可以看出,种族问题在美国不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调和的。(黎明京)
足球——反歧视的历史
上个世纪初的巴西
在19世纪,航海运动是巴西上层人士的主要户外娱乐,但到了20世纪的头几年,随着现代足球运动被英国人带到了巴西,于是许多航海俱乐部以及相关的体育俱乐部中都纷纷成立了足球部。弗拉门戈于1911年从弗拉门戈航海俱乐部中脱离出来,组建了独立的足球俱乐部,后来与卡里奥卡人联合起来,这些人都是里约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黑人,甚至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是刚刚得到解放的奴隶。上层人士在足坛的霸主地位一直延续到了20年代,此后社会下层的人,尤其是黑人渐渐取而代之,成为巴西足球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弗卢米嫩塞队,他们在50年代以前一直不同黑人球员签约,以期保有其社会威望。即使在该队开始和黑人球员签约以后,也不让他们参与俱乐部中较为高雅的社交活动,这种对社会下层球员,特别是黑人们的家长式作风一直延续至今。
1921年在阿根廷举办的南美足球冠军杯赛上,巴西总统曾经拒绝批准黑人代表巴西上场参赛,当时曾经有一位黑白混血儿卡洛斯·阿尔贝托,他在球队中的队友并不在意,但是观众却不这么认为,于是这位球员每到上场前都要用大米粉涂在脸上遮盖肤色。美洲足球队曾经和一名黑人签约,结果9名高层成员离开了俱乐部表示抗议,但是这一次球队站在了黑人一边,而这位黑人发现压力太大而最终离开了球队。直到1929年,这种现象才渐渐有了转变,黑人也成为了巴西足球称霸世界足坛的中流砥柱。
二战前的远东地区
当上个世纪初,英国人把现代足球运动带到了亚洲后,足球在亚洲缓慢地发展起来,当时孟加拉有着狂热的足球群众基础,中国足球发展也相当快。在这里,华南体育协会高举中国的民族旗帜,同欧洲人在球场上相抗衡,中国队在1929年的香港杯比赛中获胜,以5比0战胜了九龙队,九龙队是由外国人组成的,并且曾经打入过前6届决赛。多数欧洲人的俱乐部都不愿意同中国人打比赛,但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越来越强的实力,并最终接纳他们参加自己的联赛。
纳粹德国
1936年奥运会,挪威在足球赛第二轮中淘汰了德国队,这一点让希特勒十分懊恼,杰西·欧文斯和其他黑人运动员在田径项目上的成功也让这位元首感到不快,他最看不惯的就是德国公众是如何崇拜欧文斯,至于足球赛,当德国队以0比2负于挪威,并因此丧失了进入半决赛的机会时,希特勒几乎是冲出了体育场。
那一届奥运会上秘鲁在加时赛中攻进的两球使他们4比2战胜了奥地利,组委会莫名其妙地以球场骚乱为由决定重赛,于是秘鲁方面撤走了整个奥运会代表队。
作为1938年3月奥地利和德国“重新合并”的庆祝活动之一,德国政府组织了在“德意志奥地利”和第三帝国之间的一场足球比赛。但4月3日的这次合并庆祝活动却并非纳粹所希望的那样,6万名奥地利球迷把这场比赛变成了一个反种族主义的示威活动,当时欧洲最出色的球星、奥地利人辛德勒被指定参加这次比赛,而且被勒令不许让德国人输。据说辛德勒在场上充分展示了故意踢不进球的本事,而非破门之术。但这次比赛却以奥地利2比0获胜而告终,其中一个球就是辛德勒踢进的,结果第二年1月,他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家里。
最有名的事件是“死亡球赛”。发生在1942年4月基辅附近的一座乌克兰体育场,对阵双方是基辅迪纳摩和纳粹德国空军军官,苏联人最后以5比3获胜,结果全队队员除3人外全部被处决,理由是劣等民族“以下犯上”。
西班牙的佛朗哥独裁
著名的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丝毫不掩饰他对国内加泰罗尼亚人和巴斯克人的鄙视,为此他特地在上个世纪中期扶持了皇家马德里队来打击这两个民族,皇马当时的拥有者贝纳布也是佛朗哥的狂热追随者,如今皇马的主场贝纳乌体育场就是在佛朗哥的全力支持下修建的。而作为边远省份加泰罗尼亚地区球队的旗手,巴塞罗那多少年来始终就没有停止过对种族歧视的抗争,他们坚持使用本地方言,挥舞地区旗帜,用一种安全的方式向种族歧视示威。有趣的是,巴塞罗那队曾经在60年代获得过佛朗哥杯赛的冠军,佛朗哥不得不在加泰罗尼亚人的讥笑中把奖杯颁发给巴塞罗那队,这让他非常懊恼。
现代西欧
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在足球场上排斥了种族歧视,很早以前这两个国家队中就出现了黑人球员的身影,80年代法国的蒂加纳和英格兰的巴恩斯都在墨西哥世界杯上大放异彩。尽管在国内的联赛当中,观众或者是某些白人球员仍然对黑人球员表现出了侮辱性的行为:比较有名的事情是法国联赛的赛场上,客场观众们向喀麦隆门将恩科诺频频投掷香蕉,并高喊“猴子滚蛋”,每场比赛结束后都能从球场内扫出数十公斤的香蕉;曾经效力于曼联队的丹麦门将施梅切尔曾经在对阿森纳的比赛中对对方的黑人前锋伊恩·赖特骂出了“黑鬼”一词,此事曾经闹得沸沸扬扬;包括在一次欧洲的冠军联赛上,意大利拉齐奥队的南斯拉夫后卫米哈伊洛维奇曾经对阿森纳队的黑人前卫维埃拉使用了侮辱性的字眼等等,都是有种族歧视的成分存在。
无论如何,如今的西欧国家队中,黑人球员的人数已经开始呈上升趋势,各国也开始重视黑人球员在球场上的天赋而将他们选入国家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世界冠军和欧洲冠军法国队,他们有着起用黑人球员的传统:1992年为法国队征战欧洲杯的后卫博利是戴高乐将军一名保镖的儿子,但却是象牙海岸人;著名的后卫德塞利出生在阿克拉,此后被法国总领事收养。
在比利时,姆彭扎兄弟已经成为国家队的顶梁柱,在荷兰,苏里南人占据了国家队的半壁江山,在种族歧视比较严重的德国,阿萨莫阿的出现也打破了国家队从来没有黑人的历史。
看来,随着时代的前进,种族歧视在球场上的消亡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