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第34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宣布:中国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杭州成为了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座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这又是一个振奋人心、喜大普奔的好消息,但在这个好消息的背后,还有许多关于举办亚运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索。
2022年冬奥会、2019年篮球世界杯和2022年亚运会,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先后将这三项世界性赛事成功申办。又能在家门口欣赏这么多国际大赛,确实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我们却没有体会到当年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的那般喜悦和兴奋。为什么呢?因为,成功来的有点儿太容易。
北京-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竞争对手是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中国申办2019年篮球世界杯的竞争对手是菲律宾,相比哈萨克斯坦和菲律宾,无论是办赛经验,还是经济实力,中国的优势都相当明显,申办成功自在情理之中。而杭州申办2022年亚运会来的更是容易,从一提出申请就成功了,因为杭州是唯一参选的城市。
原本应该热热闹闹的申办竞争,结果却只有杭州“自嗨”,其根源就在于举办亚运会本身是笔赔钱“买卖”。回顾最近几届亚运会,2006年多哈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都是投入巨大,却远没有达到所预期的回报,于是2014年仁川亚运会改变思路主打“节俭”,结果是错漏百出,遭到各国媒体大吐槽。
近年来,亚运会遭冷落的状况越来越明显,民众对亚运会的接纳程度降低,也直接削弱了亚洲各国承办亚运会的热情。也许是考虑到这个原因,之前已经获得2019年亚运会举办权的越南河内在去年4月宣布放弃,理由是越南财政吃紧,如果勉强举办,恐 |
|
怕有损国家形象。最终,印尼雅加达接过了这个烫手的山芋,成为新的承办城市。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知道有可能费力不讨好,为什么我们还要申办亚运会?主办城市希望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来完成自身蜕变,从而走向国际一线城市行列。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新中国首次举办大型洲际运动会,尽管当时全国有1亿多人捐款、捐物,集资7亿才凑齐了举办亚运会的资金缺口,但正是因为那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的国际形象得到了大大提升。
万事皆有利有弊,求其利,去其弊。这话说起来简单,想要做到却很难。杭州申办亚运会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把它办成功。前有车,后有辙,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少说些“假大空”,多办些惠及于民的实在事。要想成功举办亚运会,首先要得民心,老百姓都觉得好的事情,大胆去做,一定不会错。
另外,大家不要眼睛只盯在投入多少,也要看看能获得什么。对于杭州举办亚运会来说,意味着未来几年杭州的城市建设将有巨大改善,而通过亚运会,杭州在全球的知名度会大大提升,旅游、服务等行业收入也必然大幅增长。在如今这个时代,好酒也怕巷子深,有时候真得赔点儿本,赚赚吆喝。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那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季清香……”太平歌词《白蛇传》里是如此赞美杭州,讲述一段流传千年的唯美爱情。也许等到2022年,当你撑伞漫步西湖断桥之上,此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Excuse me,can I borrow your umbrella?”回头看时,一位白衣飘飘的异国美女正向你嫣然一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