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第十届残运会 >> 残运新闻 >> 赛场动态 >> 特奥赛场
自费来津的新疆一家:十年的坚守与三天三夜的奔波……
稿源:津云 作者:张爱迎 摄影蒲永河 编辑: 张爱迎 2019-08-28 19:41

津云新闻讯:“我们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这里的”一位身着红裙,笑容爽朗的新疆妈妈在赛场候场区对津云记者笑着说道。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正在天津进行,特奥会田径赛场的争夺也在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如火如荼的进行。

三天三夜 3425.6公里
1993年底出生的阿尔法提江·阿克巴尔今年还不到26岁,修长的身形与俊朗的面容让阿尔法提江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由于运动员比赛后需要教练员进行签字确认方能离开,所以津云记者在运动员休息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等待。在与阿尔法提江四目相对间,那双新疆人特有的深邃眼睛中写满了不谙世事的童真,纯粹而干净。
在来到天津参加特奥会比赛之前,阿尔法提江已经近3个月没有回家,始终在队伍中进行训练。为了能在身边陪伴孩子比赛并第一时间与其分享胜利的喜悦,阿尔法提江的父母与弟弟选择自费来到天津。3425.6公里,三天三夜,一家三口带着旅行的疲惫与未知的期待从乌鲁木齐来到津城。
随着起跑指令发出,阿尔法提江像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但由于同组选手实力较为平均,十几秒后,阿尔法提江以“第四”名的成绩抵达终点。“昨天我们预赛的成绩是第二名,今天得了‘第四名’有些意外。”阿尔法提江的妈妈略显遗憾地对津云记者说,“没事,我们后面不是还有很多项目嘛。”记者的一句话让妈妈瞬间笑了出来,接连点头称是。

不到一千的收入 与流水般的治疗费
等待颁奖典礼开始的过程中,妈妈和记者聊了许多,十分健谈的她和记者回忆起孩子小时的故事,“阿尔法提江从出生就不怎么爱说话,4岁左右还只是说‘爸爸’‘妈妈’等简单词汇,那时候我们还认为这个孩子是内向,还因为他不说话而批评他。”说到这里,妈妈轻轻叹了口气,随后说道:“后来我们到了医院进行检查,才得知阿尔法提江患了语言障碍症,那时我就坚定信念一定要把孩子治好。”
二十年前的阿尔法提江家里收入并不十分丰厚,而医院的治疗费却如流水般花了出去。“那会我和孩子的爸爸每个人工资才几百块钱,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左右,而阿尔法提江一个月的治疗费就要一千多。那段时间是真的拮据啊,孩子爸爸只有一身衣服,往往是晚上洗了,白天再穿上。”这段治疗岁月坚持了近8年的时间,有一天当妈妈再带着阿尔法提江来到医院时,医生笑着告诉他们以后不用再来了。“当时医生告诉我,孩子已经不用再治疗了,他的语言能力基本恢复了。你看我的孩子现在多棒,他说起话来和正常人几乎没区别啦。”妈妈说这句话时,满脸的笑容,眼神中闪着光。

至深的亲情传递在眼波流转中
津云记者和妈妈暂时告别,来到赛场边与其他运动员以及教练家属进行采访。津云记者与阿尔法提江的妈妈再见面时是颁奖典礼进行时,此时阿尔法提江的爸爸、妈妈以及今年刚满十岁的弟弟都在看台上看着阿尔法提江接受荣誉。一见到津云记者,妈妈便张开双臂满脸兴奋地说:“我们刚刚计算错啦,我们阿尔法提江不是第四名,是第三名,是季军呀,真的太棒了!”与妈妈的外向相比,阿尔法提江爸爸的性格则较为沉静,话也不多,但他看向阿尔法提江的目光却饱含爱意,或许父子间早已无需多言,一个眼神足以表达这份含蓄而内敛的父爱。
在父母身边站着的是阿尔法提江的弟弟,今年刚十岁的他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与阿尔法提江一样,弟弟长得格外好看,兄弟俩的眼睛几乎一摸一样。弟弟的性格略显腼腆,面对津云记者他有些害羞地躲到了妈妈身后,“你有没有足球,我们小儿子特别喜欢踢球,各种花样踢得可棒了。”妈妈告诉津云记者。“C罗,他最喜欢C罗了!”爸爸补充道。同为C罗多年球迷的津云记者心中一喜,“姐姐也喜欢C罗呢,姐姐喜欢C罗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听到记者所言,弟弟笑逐颜开,害羞的情绪也逐渐放松,“C罗的一切我都喜欢,我现在最爱的球队就是尤文图斯。”提到偶像的小男孩话逐渐多了起来。
颁奖仪式有条不紊的进行,阿尔法提江登上领奖台回过头对着家人比了一个象征胜利的手势,三位在看台上等待许久的至亲则同时向其举起拇指。一百多米的距离,握拳与大拇指,感人至深的亲情在眼波流转中传递。

哥哥比C罗还厉害
颁奖仪式结束后,一家三口跑下看台,弟弟飞快跑过去拥抱着哥哥,阿尔法提江将手中的吉祥物“小海豚”送给弟弟,随后爸爸来到他身边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父子二人开始交谈。虽然记者听不懂维吾尔语,但想必此刻父子间的对话必定温情满满。“看我儿子说的多好,多流利。”妈妈一脸骄傲地和记者夸奖道。
一家四口来到赛场边,面对摄像头,他们笑颜如花。“我回去一定要把照片洗出来挂起来,这是我们一生最珍贵的纪念了。”妈妈说。“是国家的好政策才让我们有了今天陪孩子登上领奖台的机会,如今孩子的身体好了,我们家庭生活条件也越来越优越。这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与关爱,国家为了帮助残疾人孩子生长真的做了太多太多。”说到动容之处,妈妈的眼中有略微的泛红。
在采访过程中,弟弟一直在哥哥身边,兄弟俩把玩着手中的奖牌和小海豚,午后的阳光照射在胸前的奖牌上,奖牌泛起的光芒又折射到兄弟二人的脸庞上,映衬着他们的笑容更加美好。“我觉得哥哥比C罗还要厉害呢!”弟弟跳着、笑着在采访的最后对津云记者喊出这句话。

记者手记:
在整个残运会暨特奥会采访中,虽没有抵触,但也没有过多的采访激情。因为我一直不忍,不忍去采访,不忍去深度挖掘,甚至不希望自己能遇到可延伸的新闻点。因为每个新闻点背后都是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一场不忍触碰回忆。我们很难想象眼前这群人是如何度过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也不得而知他们是如何笑着讲述曾经泪流不止的岁月。
直至27日的这个午后,我来到滨海新区特奥会田径赛场。与残运会略有不同的是,特奥会运动员中有大多数是教练团队与家人一起陪同其比赛。新疆一家三口陪同哥哥来到赛场只是其中之一,而在赛场周边有大量的父母,望着他们眼中的期寄,我突然明白了这场特殊运动会的含义。
先天、疾病、意外……这一系列刺目的字眼将这些家庭拖进深渊,让他们的人生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之中。但一段训练、一场比赛、一次赛跑或许就能将其拯救,他们胸前的奖牌虽然微小,却在细微中散发出不可忽视的光芒。而这一道道光也成为了这群孩子以及他们整个家庭的星辰。这小小星辰止住了他们眼角的泪痕,上扬了他们低垂的嘴角,同时也点亮了原本无边黑暗的世界。
考不了一百分也没有关系呀,你们已经是属于自己这片赛场中最棒的人了。(津云新闻记者张爱迎 摄影蒲永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