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一周,是国际足球比赛日,各个国家的国家队重新集结在一起训练比赛。欧洲球队真刀真枪的打欧锦赛预选赛,美洲球队四处走穴打友谊赛赚外快,而包括中国队在内的十六支亚洲球队,则要为明年一月份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亚洲杯决赛圈比赛像模像样的打打热身赛。
正当德国、西班牙、荷兰这些世界足坛豪强在欧锦赛预选赛中接连阴沟翻船的时候,中国男足却在家门口接连战胜了有着“血海深仇”的泰国队,以及“前美洲劲旅”巴拉圭,这两场胜利就像两剂强心针,一下子就激活了国足球迷们的中枢神经,难道国足“又”“又”有希望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冲动的情绪是不受大脑皮层所支配的,所以还是要奉劝痴心不改的铁杆儿国足球迷们,千万要保持冷静,毕竟咱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假象所蒙骗了。我们曾经无数次把国足的一场场热身赛胜利看成可以填饱肚皮的馒头,到最后却变成了硌掉一嘴牙的石头。
先说国足的这两场胜利吧,第一场国足3:0战胜泰国队,似乎是将去年1:5惨败给泰国二队的“大仇”报了。但是,先看看泰国队这次派来的是支什么队伍吧,一共就来了15名球员,里面还包括3名门将,在这些球员中超过一半是刚参加完亚运会的23岁以下球员,顶多也就算个泰国三队。面对这支为了“中泰友谊地久天长”宁可把皮球往自己门里挡的泰国队,我们好意思喊“大仇已报”吗?
再说国足2:1战胜的这支巴拉圭队,队中仅有三名球员是来自欧洲联赛,巴拉圭主教练的解释是长途旅行影响球员体力不利于发挥。可是,为什么包括梅西、内马尔在内的阿根廷队和巴西队能够在鸟巢生龙活虎的踢商业赛呢?所以说,巴拉圭队从根上还是没有把与国足的热身赛当回事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男足得了个“热身赛之王”的 |
|
绰号。关于这个绰号,大家最近的深刻记忆,应该是高洪波执掌国足的那段时期。那段时间,中国男足在热身赛中击败韩国、战平德国、击败法国,42场正式比赛取得了24胜13平5负的成绩,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但还是这支球队,到了卡塔尔亚洲杯上却风光不再,小组赛就被淘汰出局。
中国男足有时就像是一名模拟考试门门考一百分,到了大考就“歇菜”的考生。对于中国男足来说,除了自身实力缺陷之外,心理障碍也是制约因素之一。中国男足就像是陷入了恶心循环,大赛失利后换个教练,风风光光的赢上几场别人不当回事的热身赛,然后又在接下来的大赛(准确说是大赛的预选赛)中一败涂地,再迎接下一任教练的来到……
难道是中国男足的生理周期不对吗?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2001年国足在米卢教练的带领下打进日韩世界杯决赛圈,一时间,米卢被奉为神明。那么,我们再把时间向前推到米卢刚刚上任不久,米卢上任后就为国足安排了密集的热身比赛,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因为热身赛表现不佳,还有球迷堵着球队大巴喊过“米卢,下课!”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米卢留个中国足球的名言,十几年过去了,这句话依然历久弥新。说来说去,中国足球的问题还是出在“态度”上,国脚们总习惯在失败后的骂声中“醒醒盹儿”,在稍有起色之后,便又酣然“睡”去。对于现在的中国男足来说,羞耻感似乎成为了最直接的动力之源。
其实有时候,感觉耻辱并不算是坏事,而且可能成为你奋发进取的动力,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国足总能在大赛失利之后,踢上几场好看友谊赛的原因。只是,国足的“时间轴”是错误的,还需要更好“工匠”来慢慢调整。
孟子云:知耻而后勇!不怕你丢人现眼,就怕你没羞没臊。谨此,与国足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