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迁谪向江湖,
放意云山道岂孤。
忠信平生心自许,
吉凶何恤赋灵乌。

  终于等到了《体苑杂坛》上线的日子,因为有一股无法压抑的愤怒,一直压在心里,实在是不吐不快。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前几天又有朋友跟我说,你现在写的《体苑杂坛》越来越不接地气儿,没有最开始的时候好看了。我觉得他说的很对,那就从这一期开始,回到起点。
  一转眼又快过年了,但说句实话,人们对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了,除了要在大年三十吐槽春晚,真不觉得过年跟平日里有啥区别了。说到春晚,突然想起了1998年黄宏和宋丹丹演的春晚小品《回家》,小品里宋丹丹骑着黄宏脖子读糊在屋顶上的报纸内容,一句“中国足球,何日出头”,结果黄宏就不淡定了。
  然后,黄宏那一段很有节奏的台词让人至今难忘,“大过年的把足球还整出来了,这不给咱添堵吗?这一年,看完甲B看甲A,最可气的世界杯!天天喊着能出线,到后来,狗戴嚼子——瞎胡勒!”将近20年过去了,回头在看这一段台词,除了甲A甲B变成了中超中甲,其他的描述竟然与今天的中国足球毫无违和感。
  绕了一大圈,还是说说中国足协刚刚公布的联赛新政吧。其实不太想评价这则新规,因为实在想不到用什么话可以表达清楚,并且还不违反精神文明建设。好吧,简单形容一下,这则联赛新规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足协划船不用桨。
  有利于中国足球整体发展,有利于中国本土球员的培养,有利于国家队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保持职业联赛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在官方公布的联赛新规第一段,中国足协用了四个“有利于”的典型性排比句式,首先告诉大家,这则新规绝对“绿色无公害”。那么,这条新规真的能救中国足球于水火吗?恰恰相反,在一众球迷看来,这又是一口鲜“毒奶”,直接喂进了中国足球的嘴里。
  过去的这几天,从媒体到球迷,都对这则漏洞百出的联赛新规提出了质疑。先说外援问题,突然间就从4+1变了3,你让那些早早敲定了五外援的俱乐部情何以堪。俱乐部花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引进外援,这里面的损失谁来赔偿。就算各家俱乐部的忍辱负重、大公无私,人家外援自己还不干呢,为啥签了合同你们不让我踢球,搞不好一纸诉状就告上了国际足联。
  然后关于使用年轻球员的条款,每场比赛必须报名两名以上
U23球员,并且至少要有一名U23球员是首发。由于足协没有给出细化的规则条款,等联赛开始之后,很可能就会出现很多理不清的糊涂账。其中最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如果球队无法在赛前派出两名U23球员,那这场比赛该怎么踢,结果又该怎么算呢?
  虽然并不想说,但足协新政很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国内球员身价越来越高,尤其是稀缺的U23球员,没踢几场比赛就身价过亿都有可能。而当年龄成为了一个价值的标尺,沉浸多年的改年龄之风就很可能死灰复燃。还有更加可怕的结果,一旦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失去了球星效应,火爆球市就很可能不复存在,而这样会导致大量资本退出,这无疑是职业足球发展的倒退。
  完全可以理解足协新政的意图,就是想通过强制条款改变中国足球的青训培养现状,但单纯把青训包袱甩给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不很常理的,因为中国足球的管理者才是青训体制建设的主体。仓促用损伤职业足球发展的方式去搞青训,无异于揠苗助长。
  《红楼梦》中,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差点就断送了晴雯性命。球迷们理解中国足协以及各级领导部门急于把中国足球成绩搞上去的心情,但如此仓促的开出一剂猛药,真的有些操之过急了。足球运动成绩的提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看看我的近邻日本,他们用了20年多的时间慢慢打基础,才有了今天的好成绩。
  上世纪80年代,足协为了提高球员头球、定位球能力,在联赛中推出头球、定位球进球算两分的奇幻政策,结果那一年的联赛让人啼笑皆非。2001年,足协又以保护本土门将成长为由,开始禁止各家俱乐部引进外援门将。多年来,足协一直在想办法改变中国足球现状,然而现状却是在正确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每个中国球迷都像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根接一根的划完手里的火柴,等手里的火柴都划完,梦也就结束了!你那还有火柴吗?借个火儿!
 网友:zzm0565
足协把自己该办的事情,一股脑地推给职业联赛,太不负责了。
 网友:C-空间
估计以后就没有老板买大牌球星了,省钱,中超就是碗白菜豆腐汤了。
 网友:秋雨洗尘心RYAN
联赛是棵树,足协不去除草护土,硬要拔高助长。
 网友:糨糊娘舅
强制u23没什么不好,只是外援政策有点坑,俱乐部都签了五个外援。
世界杯分羹 中国杯空饮
人不如“狗”的极度恐慌
中超的高票房与低评分
比两记肘击更可悲的事
编辑:时青华  视觉设计:边志强 桂立萌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